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ēn

温姓的来源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郤至,封于温地(今河南温县西),其后以封邑为氏。二是唐叔虞之后,受封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以邑为氏。

温姓发源于河南。西汉时期,形成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分布区。唐宋时期,温姓已经广布于今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如今温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为多。

温姓历史人物有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唐代名臣。兄弟三人,声名远播。高祖时,彦宏参与机务,官至吏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初从幽州总管罗艺,后随罗艺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归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封虞国公;彦将官至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每次考试时,都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当时号“温八叉”。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他纵酒放歌,自由洒脱,常讥刺权贵,故坎坷潦倒一生。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他诗词风格浓艳,辞藻华丽,多写闺情,乃花间派鼻祖。其作大都收入《花间集》。温纯,明代名臣。曾联合各大臣伏阶泣请皇帝罢除矿税,一生廉洁奉公,时称名臣。

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二十一位。


【源】 ①系自己姓。高阳帝之裔封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30里)。春秋时狄灭温,温子奔卫,因氏,见《姓考》(17)。②系自姬姓,唐叔虞之后,晋大夫狐溱之后(6,7,12,15,17)。③北魏时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为温氏(7,17,60)。④金时女真人温迪罕氏汉姓为温(71)。⑤唐时康居国王姓温(60,62)。⑥唐时彭城长史刘易从,永昌中酷吏周兴诬以死罪,其子刘升流放岭表,免归,改姓温,见《唐书》(60,62)。⑦明时永乐中菲律宾苏禄东王访中国,归途至德州病逝,次子温哈剌和三子安都鲁留中国守墓,其后有温、安二姓。⑧清贵州安顺府土司温姓,始于明朝(72)。⑨清满洲八旗姓温特赫氏改姓温(181)。⑩锡伯族温都尔氏汉姓为温(201,433)。⑪台湾土著(65)、布依(191)、土家(175,387)、黎、壮、瑶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太原、汲郡、清河(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4%,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温姓人口29%。【人】 温疥,汉时栒顺侯(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壮、回、瑶、土家、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姬姓。唐叔虞之后。晋郤至为温大夫,号温季,因以为氏。”此以邑为氏。② 《姓氏考略》据 《唐·温信碑》 云: “颛顼裔,为己姓。” ③又据《魏书》 注云: “后魏叱温氏、温盆氏、温孤氏均改为温氏。” 此则为鲜卑姓所改。④又据 《唐书》注云: “唐时康居国王亦姓温。” 则此当出自西域。⑤又,为刘姓所改,唐时刘易从之子昇,流岭表 (按:指五岭以南之地,即今广东、广西一带),免归,改姓温。⑥金代女真族姓,温迪罕曰“”。见 《金史·国语解》。⑦锡伯族之温姓,由温都尔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 “” 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⑧回族之温姓,或住山东德州北营村,乃苏禄国 (今菲律宾的一部分) 来中国的苏禄东王的后代。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东王等率340多人庞大使团到北京访问,受到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在北京住了三个月,归途中苏禄东王病故於德州附近。永乐皇帝命按王礼厚葬于北营村,留下王妃和次子温嗒刺、三子安都鲁等十余人守坟。清雍正九年(1731年) 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其信奉伊斯兰教,与当地回民融为一体。温姓,即取温嗒刺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得。

汉代有温序,祁人,护羌校尉; 唐代有温庭筠,诗人; 明代有温体仁,乌程人,东阁大学士。

猜你喜欢

  • 读音:Shù【源】 见《氏族博考》(16)。【布】 内蒙古乌审旗有此姓(36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阳泉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有偃

    读音:yǒu yǎn【源】 皋陶偃姓之后,(6,7,60)。一说,少昊之裔,见《姓源》(17)。按:皋陶即咎繇,传说中东夷族首领,偃姓。相传曾为舜之掌刑之官,后为禹选为继位人,因早死,未能继位。春秋时

  • 读音:Zhēng【综】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大同、晋城等地均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未详其源。

  • 读音:bī【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中国姓氏集》(62)。浙江上虞有此姓(279)。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姞姓的后代。春秋时晋襄公的母亲姓逼,

  • 都雅爾

    读音:Dūyǎěr【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珲湖理努克特勒(23,63,180,260)。 【变】清时驻防呼伦贝尔、索伦等地满洲八旗中均有都拉尔氏(259,260),镶黄旗满洲佐领波勒托之妻为都喇尔氏(

  • 读音:Lín【综】 源出不详。江西宁都有此姓(28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莽果

    读音:Mǎngguǒ【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莽果原系元时蒙古部落名,即忙兀,当以部为氏(23)。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元代

  • 读音:Qí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临汾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楊王

    读音:Yángwáng【综】杨王鹏,复姓杨王,字子鬯,湖南湘乡人,清末入伍湖南陆军第五十标,反清革命,民国初年授陆军少将(334)。

  • 哈刺亦

    读音:Hǎlàyì《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哈刺亦·赤哈北鲁。”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