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騎施
【源】 唐时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后改姓黄、黑等。
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乃西突厥十姓之一。《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注云: “以部落为氏。” 《中文大字典》 亦收,其注云: “七世纪前半叶,西突厥盛时,据今伊黎河上流之盆地,受唐命设立嗢鹿、絜山二都督府,势力甚盛。开元二十七年,经盖嘉运征讨,势力渐削。后因黄姓、黑姓部族之争与葛逻禄之南侵,渐衰颓。”
唐代有突骑施·乌质勒、突骑施·婆葛、突骑施·遮弩。
【源】 唐时部落名,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后改姓黄、黑等。
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乃西突厥十姓之一。《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唐书》 注云: “以部落为氏。” 《中文大字典》 亦收,其注云: “七世纪前半叶,西突厥盛时,据今伊黎河上流之盆地,受唐命设立嗢鹿、絜山二都督府,势力甚盛。开元二十七年,经盖嘉运征讨,势力渐削。后因黄姓、黑姓部族之争与葛逻禄之南侵,渐衰颓。”
唐代有突骑施·乌质勒、突骑施·婆葛、突骑施·遮弩。
读音:H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ǔ【源】①西汉时有反叛者马何罗,东汉明德马皇后耻与其同宗,改其族为莽氏(7,12,60)。②明时云南永昌凤溪(今保山)长官司长官、施甸(今施甸)长官司长官、保山县甸头巡检司土巡检等均姓莽,系布
读音:Rè【源】 见《奇姓通》(21)。今汉、蒙古(369)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河北卢龙(289)、湖北钟祥(388)、内蒙古乌审旗(369)、云南澄江等地均有此姓。【人】 热焕,宋绍兴中殿使,以
读音:fá【源】 ①必有战伐之功,因以为氏(60,62)。②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六十之妻为伐氏(260)。【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台湾苗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读音:Shǐgō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Nóng【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上虞(279)、江山(325)、广东顺德(363)、江西萍乡(371)、新干(400)、安徽淮南(362)、四川汉源(336)、江苏
读音:huǒ bá【源】 唐时突厥有火拔部,以部为氏,见《唐书》(60,62)。【变】 作〔大拔〕(7,12,26,60),误。【人】 火拔石失卑,唐时突骑施首领,开元时任左武卫大将军,封燕山王(7,
读音:Fā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台湾(64,68,261)、北京、河北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引 《
读音:Fēi【源】 西周古姓(94)。【布】 北京(91)、台湾台中(64,68,261)、河南潢川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读音:Móěrqílǐ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噶哈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作“谟勒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