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n

【源】 ①战国时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蓝即蓝田(故城在今陕西蓝田西30里),子孙以地为氏,见《竹书纪年》(60)。②中山大夫蓝诸之先祖食采于蓝田,因氏,见《战国策》(12,17)。③系自芈姓。楚公族食采于蓝邑,因氏(17)。④壮(109)、畲(172,173)、回(176)、满、瑶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中山、东莞、汝南(17,62,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区多此姓,2省区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86%。【人】 蓝敏,汉时人,著《重真记》一卷(21)。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畲、蒙、壮、回、瑶、傣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竹书纪年》 云:“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 (蓝),即蓝田 (今属陕西),子孙以地为氏。望出中山、东莞、汝南。②《中国姓氏大全》称: “周代有楚国大夫蓝氏,后简为姓蓝。” (按: 楚昭王时有大夫蓝尹亹,以 “蓝尹”为氏,或简而为 “”?若此则蓝姓不自战国时之蓝君始。) ③壮族之 “”,指以竹或藤编的篮子,盖其先擅长编篮,此则以技为氏。

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 唐代有蓝采和,传说他是“八仙” 之一; 宋代有蓝丞,尚书郎; 又有蓝继宗,南海人,邕州观察使; 明代有蓝玉; 又有蓝瑛,钱塘人; 清代有蓝涟,侯官人。

猜你喜欢

  • 勿紐于

    读音:Wù'niǔyú《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觿》云: “后周赐磨瑾、契深并为勿纽于氏。”未道其详。或云: “即勿忸于氏。”

  • 读音:Xiē【源】 战国时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其后以先祖名为姓(17,62)。【望】 楚郡(17,418)。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黄姓。黄歇之后。”

  • 读音:Lí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注据《姓谱》云:“以丝织品为姓氏。”②其注据《魏书·官氏志》云: “北魏如稽氏,改为绫氏。” (按

  • 成佳

    读音:Chéngjiā【源】 清满州八旗姓。世居苏完(23,63,180)。 【变】①亦作〔程佳〕(260)。②后改为程氏(180)。 【人】清时正红旗满洲马甲吞透之妻为成佳氏(260)。清镶蓝族满洲

  • 和爾

    读音:Hé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塔布诺特(23,63,260)。【人】 和尔栋阿来,清蒙古镶白旗人,清初累功授一等轻车都尉,任副都统兼都察院副都御史(23)。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塔布诺特地方,

  • 梁鴻

    读音:Liánghóng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运期氏。未详其他。

  • 读音:Yín【源】 系居圁水(出陕西靖边境)者以水为氏(60,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音‘银’,系居圁水者以为氏。”圁水在今陕西靖边县。

  • 泰伯

    读音:tài bó【源】 春秋时吴后有泰伯氏,见《路史》(17,60,62)。【变】 一作太伯(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路史》注云:“吴后有泰伯氏。即太伯氏。”此以次

  • 拉波浪巴

    读音:Lābōlàngbā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为拉波浪巴氏,当以部族为氏。见《中国通史》。

  • 读音:Nián/Nyan【综】 源出不详。台湾南投、云林、台中等地均有此姓(64,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