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ín

【音】 覃氏有Tán、Xún、Qín三音(17,82)。见覃(Xùn)。【源】 系自妘姓。谭去言为覃氏(11,12,60)。【望】 齐郡(17,418)。【布】 分布较广,不同音之覃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广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覃姓人口7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阜平,山东之平邑,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大同,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陇川、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壮、水、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 “蛮姓。梁有东宁州刺史覃元先。” 《姓氏词典》 亦注: “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姓。今壮族姓。” ②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覃氏本谭姓,避难改。” 郑樵亦注: “本为‘谭’,或去言而为 ‘覃’。”③其引张澍之语云: “今蜀中此姓皆音 ‘寻’; 关陇此姓则如本音。”故 《中文大字典》 亦注: “今俗音为qín,又音 ‘寻’、‘坛’。”

故 “” 音三: qín、xún、tán,皆为现行姓氏,故予兼收。

清代有覃万长,怀集人,击虎救母宾氏; 又有覃维楚,任郧西县巡检。

猜你喜欢

  • 博爾濟斯

    读音:Bóěrj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乌鲁特、克什克腾、察哈尔等地(23,63)。清代蒙古族姓氏。散处乌噜特及克什克腾、察哈尔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民族略》收载。

  • 读音:jūn【源】 ①相传为帝尧之师君畴之后,见《姓苑》(17,60)。 ②汉时西域莎车国有君姓(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君牙,周时大司徒(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

  • 朱路克

    读音:Zhūlùkè【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莫力登哈拉,汉姓为孟(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墨尔迪音 “哈拉”,后或改为单姓“孟”。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姓 “孟” 而得。

  • 叱閭

    读音:Chìlǘ【综】 《金石录》有北魏孝明帝神龟之年,叱闾神宝修阙城铭(阙城铭一作城关铭跋)(27,70)。一说,叱闾即叱卢,闾系卢之声变(242)。一说,叱闾神为姓,宝为名,〔叱闾神〕即叱吕引之异

  • 可单

    读音:kě dān代北姓,后改为单氏。(见《魏书·官氏志》)

  • 读音:Quán【源】 见《姓苑》(15,21,24,62)。【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铨徵,东汉时捕羌校尉(15,21,62)。然据张澍考证,《汉书》有护羌校尉伶徵,一作伶彻。何氏《姓苑》误

  • 读音:Lìn【综】 源出不详。北京(91)、四川郫县(62)、成都(91)、陕西城固(383)、台湾屏东、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郫县等地有分布。郫县等

  • 读音:Zhú【源】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之后,以其居于烛地,因氏(7,12,15,17,60)。【望】荥阳(17,418)。【人】烛寿,春秋时秦丞相(11,17)。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

  • 興燕

    读音:Xīngyān【综】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乌尔西素之妻为兴燕氏(260)。

  • 右宰

    读音:yòu zǎi【源】 春秋时卫国之官有右宰,其世官者氏焉(7,60)。【变】 后改为右氏(60,62)。【人】 右宰丑,春秋时卫大夫,涖杀州吁于濮(7,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