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源】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②系自嬴姓。(谭子(故城在今山东历城东南或今章丘西),鲁庄公十年灭于齐,其后有谈氏(17)。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变】亦作郯(12,60)。 【望】梁国、广平、弘农(12,17,21,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谈姓人口48%。 【人】谈生,战国时人(12,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天津之武清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即郯也,亦作“”。乃周异姓国,其后以国为氏。详见 “”条。② 《姓氏考略》注引 《姓苑》 云: “殷帝之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之於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 此谈可能传写有误,既说“封於宋”且“以国为氏”,何不氏 “” 而氏 “”?疑“” (郯) 为宋后之别封。③或为籍姓所改,《姓氏词典》 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 云: “ (望出) 广平郡。系出籍氏。周大夫籍谈后,避项籍讳,为谈氏。望出梁国、广平。”

六国时有谈生; 汉代有谈巴,东征将军; 《后赵录》有晋将军谈元; 宋太平登科谈尧叟; 绍兴有谈谊,广德人; 清代有谈迁。

猜你喜欢

  • 读音:Zhuān【源】鄟,春秋时鲁附庸小国(故城在今山东郯城东北),鲁取之,子孙以国为氏。刺客鱄诸,即其裔(12,15,17,60)。 【变】后改为专。又作鱄(12,15,60)。 【望】鲁郡(17,

  • 揣果爾

    读音:Chuǎiɡuǒ’ěr【源】 清时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流赫哲族人姓(429)。

  • 子革

    读音:zǐ gé【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然,然生丹,丹字子革,奔楚为右尹,后为子革氏(4,7)。②鲁公族之后,见《路史》(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

  • 读音:Yé【综】 源出不详。江西萍乡有此姓(371)。

  • 索比

    读音:Suǒbǐ【综】 彝族姓。属勒尔家支(375)。

  • 蘇都里

    读音:Sūdūlǐ清代满族姓氏。散处黑龙江苏佳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或改为单姓“苏”。见《满族姓氏略》。嘉庆间镶蓝旗蒙古都统苏尔慎,即姓苏都里氏。《中国人名

  • 读音:Chí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古有世居于护城河畔者,便以池为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嬴姓。战国时,公子池在秦朝为大司马,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为姓。池姓主要起源于秦

  • 卓勒

    读音:Zhuōlè【综】 清满洲镶白旗中有卓勒氏(259)。

  • 读音:Quē/Chiue, Chywe【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尼錫哩

    读音:Níx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宁古塔、巴颜和罗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宁古塔及巴颜和罗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