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ùn

【源】①东晋末西秦将军论叔达之后(62)。②唐时吐蕃称宰相为论。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又总号曰尚论掣逋。唐太宗时,吐蕃大论薛东禄赞,始入朝,太宗以琅邪公主外孙妻之。其子钦陵生弓仁,授左玉钤大将军,封酒泉郡公,始以其世官为论氏(6,7,11,12,242)。 【望】酒泉(17,418)。 【布】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 【人】论九令,宋时华州人,登科(21,62)。论中立,明时同州人,宣德中长沙府经历(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酒泉,山西之太原、阳泉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论氏,去声。吐蕃大姓。禄东赞生论钦陵。” 《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据《西秦录》 云:“ 《西秦录》有将军论叔仁,后以为氏。”②其引 《唐书》 云: “吐蕃称宰相曰 ‘论’,太宗时吐蕃大论薛禄东赞始入朝。”后以官为氏。望出武威。

音从 《汉语大字典》、《续通志·氏族略》,音 “平声”,lún。

唐代有论弓仁,吐蕃族,朔方副大使; 又有论惟明; 明代有论中立,长沙经历。

猜你喜欢

  • 益輦

    读音:Yìni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原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变】 亦作〔叶不辇〕(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年〕(24)。或即遥辇氏(71)。【望】 彭城(71)。

  • 读音:mǔ【源】①西汉时有反叛者马何罗,东汉明德马皇后耻与其同宗,改其族为莽氏(7,12,60)。②明时云南永昌凤溪(今保山)长官司长官、施甸(今施甸)长官司长官、保山县甸头巡检司土巡检等均姓莽,系布

  • 扎絪拉

    读音:Zhásàlā【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阿立拉虎之妻为扎萨拉氏(260)。

  • 昭明

    读音:Zhāomíng【综】 见《姓苑》(17)。《汉书·艺文志》有昭明子(11,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苑》亦收,未详

  • 安佳

    读音:Ānjiā【源】 ①清时满洲八旗姓。世居普塞屯村(23,63,180,260)。②锡伯族姓(201)。亦作〔安加〕(100)。【变】 后改为安氏(180,201,433)。【人】 清正

  • 郄州

    读音:Xìzhōu【源】 春秋时晋郄豹(即郤豹)之孙为郄州,因以为氏,见《世本》(4,12)。一说,晋大夫食邑,其后以邑为氏,见《姓源》(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 读音:Liú《姓氏词典》收载, 其注云: 飂叔安之后有飅氏(据《路史》)。飅叔安即廖叔安, 见《汉书·古今人表》。(按:飅, 当即飅之不规范简化字。)《汉语大字典》作飗, 简化为飗, 参见

  • 拉木

    读音:Lāmù【源】 纳西族姓。以虎为图腾的家名(432)。【布】云南(432)、河北三河(285)等地均有此姓。纳西族姓氏。今云南宁蒗之永宁有分布,原意为“母虎”,当以氏族图腾为家名,并以代姓。

  • 读音:gēng【源】 ①春秋时鲁季平子伐营取郠(故城在今山东沂水),后去邑为更氏,见《姓谱》(17,62)。②古时乡官有五更,其后以官为氏(60,62)。【望】 魏郡(17,418)。【变】 一作〔&

  • 寫亦

    读音:Xiěyì《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其注称:“明有写亦虎仙、写亦把刺克。”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