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ù

【源】 ①系自任姓。黄帝之子任姓之裔封于遇(故城在今山东西部)。鲁襄公救成至遇,即其地也,见《左传》。当以国为氏(15,17,60)。 ②西夏人姓(24)。【望】 东莞(17,21,418)。【布】 江西宁都(280)、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遇冲,汉时河内太守(6,12,60)。遇忠,西夏时武功大夫(24)。


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注云: “ 《姓谱》: ‘黄帝子任姓之裔封於遇。《左传》鲁襄公救成至遇,即其地也。以国为氏。’ 望出东莞。”②或出古羌族之党项人。《续通志·氏族略》 载:“ (西) 夏武功大夫遇忠辅、遇惟德。”

汉代有遇中,河内太守; 宋代有遇昌期。

猜你喜欢

  • 达奚

    读音:dá xī后魏献帝以弟为达奚氏,后改为奚氏。(见《魏书·官氏志》)后魏孝文帝以献帝第三兄之后为达奚氏,寻又改为奚氏。(见《姓氏考略》)▲<北周>达奚武,代人,东秦州刺史。<隋&

  • 瑪吉特

    读音:Mǎjít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260)。【变】一作〔马吉特〕(260)。【人】清正白旗蒙古前锋木特布之妻为马吉特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土默特地方,为蒙八

  • 綦毋

    读音:qí wú【源】①春秋时晋大夫綦毋张之后(60,62)。②匈奴有綦毋氏(60,62)。【变】或作綦母氏,如《晋书》之綦母达,《北史》之綦母怀文,《唐书》之綦母潜,均作母。然《左传》綦毋张,石本、

  • 鄂特拉禮

    读音:tèlálǐ【综】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巴达史之妻为鄂特拉礼氏(260)。

  • 读音:Sī【综】 上林中磃氏馆,见《前汉书·郊祀志》(17,62,63)。《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按:汉宫苑有磃氏馆,或以为氏; 又,疑后世以其有“磃氏”字样,遂将宫名误

  • 读音:dà【源】 ①相传古帝大庭氏之后(1,6,7,12,17)。②唐初有粟末靺鞨,为高丽别种,姓舍利,唐武后时舍利乞乞仲象居高丽故地,唐中宗封其子祚荣为渤海郡王,即渤海王,始称大氏。大者,女真人语尊

  • 阿伏干

    读音:ā fú gān【源】 阿伏干,原为蠕蠕别部,居阿步干山,在今甘肃皋兰南50里,因步、伏古声近似,译言互用,该部落居此山,因以为号,后遂氏焉(70)。【变】 ①北魏时改阿伏干氏为阿氏,见《魏书·

  • 吾和理

    读音:Wúhělǐ【综】 元时西域人姓(33)。

  • 俄木

    读音:Ém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依紐

    读音:Yīniǔ【综】 彝族姓。属乌玛阿黎家支。四川布拖等地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