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
读音:Lǘqiū
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春秋时,邾国(在今山东邹县境内)有地名闾丘邑,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
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如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
闾丘姓历史人物有北宋人闾丘孝终,为当时名人推重,苏轼曾说:“苏州有二丘,不到虎丘,则到闾丘。”
闾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八位。
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故以命氏。(见《尚友录》)
齐闾丘婴之后。(见《世本》)
▲<唐>闾丘方远,宿松人,道士。<宋>闾丘昕,丽水人,监察御史。
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春秋时,邾国(在今山东邹县境内)有地名闾丘邑,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
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如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
闾丘姓历史人物有北宋人闾丘孝终,为当时名人推重,苏轼曾说:“苏州有二丘,不到虎丘,则到闾丘。”
闾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八位。
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故以命氏。(见《尚友录》)
齐闾丘婴之后。(见《世本》)
▲<唐>闾丘方远,宿松人,道士。<宋>闾丘昕,丽水人,监察御史。
读音:Nǔshè【综】 西夏人姓。西夏景宗赵元昊之臣弩涉俄疾(31,40)。
读音:Yùn【源】 ①系自风姓。太昊之裔封于郓(故城在今山东郓城东16里),春秋时为鲁国附庸,其后子孙以国为氏(9,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郓,后以为氏(7,9,12,15,17)。【望
读音:Qiáng/Chyang,Chiang【综】 又音强(Qiǎng)(16,21)。【源】 ①系自任姓。黄帝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禺阳之裔禺号之后有禺彊氏(18),禺彊氏之后有彊氏(8,60,62)
读音:Wúlóu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毋楼”云: “即毋娄氏; 一作无楼。”或作“无娄”。
读音:Wòjiǔtè【综】 清蒙古镶红旗中有卧九特氏(259)。一作〔卧九忒〕(260),又,清镶黄旗满洲马甲诺里忒之妻为窝觉特氏(260),〔窝觉特〕似即卧九特之异译。
读音:hǎng【源】 见《姓苑》(6)及《直韵》(80)。【望】 安定(17,418)。【布】 宋时泾州(北魏置,故治在今甘肃泾川北5里)有此姓,见《姓源》(11,17,21,60)。《中国古今姓氏辞
读音:E-kèsū【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香保之妻为阿克苏氏(260)。
读音:chì lǐ【源】 代北姓。见《广韵》(27)。一说,叱李、叱利、叱列本一姓(70,242),源出高车族(242)。【变】 后改为李氏(17,27,242)。【人】 叱李长叉,隋时上柱国,开皇二
读音:wú qiū【源】 古帝颛顼之后有吴丘氏(60,62)。【变】 吴与虞通,即虞丘氏(60,6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路史》云: “颛帝后有吴丘氏。”②
读音:Jiāféng《姓氏词典》据《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玄中记》载: “黄帝之臣有茄丰氏。”或改为扶伏氏。又,或为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