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é

【源】 ①商纣王之谀臣蜚廉(一作飞廉)之子名革,后因以为氏,见《姓源》(17,60)。 ②相传为汤臣夏革之后(60)。③革、棘,古时为同姓(60)。④西夏人姓,见《宋史》(60)。⑤满、蒙古(344)、羌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清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革朱,汉时煮枣侯(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围场,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新疆之塔城,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 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注引 《姓源韵谱》 云: “蜚廉之子名革,后因氏。” 此以名为氏,系出赢姓。②其注引清张澍之说云: “革与棘同姓,棘子成,《人表》 作革子成。”革子成乃春秋时卫国大夫。③又云: “或汤臣夏革之后。”汤,即商汤,商之开国君主。夏革,疑乃禹后,以国为氏,其后或以祖辈名为氏,系出姒姓。④又云: “《宋史》 夏国有革氏。”则此出自羌族之党项人。望出清河。

或音jí。亦为姓。

汉初有革朱,煮枣侯; 宋代有革瓦娘; 明代有革从时,成化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Yīnɡ/I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Wáng王姓为古代著名姓氏, 来源较多。一是出自姬姓。这一说也比较复杂, 一说周灵王的太子姬晋, 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 迁居到琅琊(今山东胶南一带), 世代繁衍生息, 因其本为王族, 世人称其

  • 读音:Dòu【源】 见《正字通》(86)。郖,弘农县渡地,故地在今河南灵宝西北。或以地为氏。【变】 后改为豆氏,见《正字通》(86)。《姓氏词典》据《姓谱》 收载。其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浢,即

  • 索陽

    读音:Suǒyáng【源】 见《姓苑》(7,9,17,60)。荥阳有索水,居索水之阳者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引 《姓苑》收载,其注引张澍之论云: “荥阳有索水。居索

  • 读音:yōng【源】 ①雝即雍,地名(24)。雝伯入周,后有雝氏(8,60,62)。②宋之雝氏,本姞姓,见《元和姓纂》(60,62)。【人】 雝子,周时人。邢侯与雝子争田,见《国语》(21,24)。雝

  • 奧姆

    读音:omǔ【源】 彝族姓。属即姑家支(375)。

  • 读音:yù【源】 ①相传颛顼之后有玉氏(17,60,62)。 ②春秋时楚国有掌玉玺之官,称玉尹,因以为氏(91)。 ③汉武帝时公玉带(齐南人,进黄帝明堂图于武帝)之后,改公玉氏为玉氏(6,15)。参见

  • 读音:bǔ【音】 亦音步(Bù)(17)。【源】 见《姓觿》(17)。【望】 荥阳(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捕巡,汉时广宁人(15,21)。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未

  • 读音:Zǒu《姓氏词典》 引 《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大公

    读音:Dàg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解》收载。《续通志·氏族略》亦载,其注云:“宋大公鼎,户部使。” (按:疑此当音tàigōng,即太公氏。古大、太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