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iān

【源】 ①周文王之贤臣太颠(一作泰颠)之后,以名为氏(9,12,15,60)。②春秋时晋大夫颠颉之后(7,12,17)。③颠坡,一作颠轸坂,在今山西平陆东北70里,为春秋时虞国之地,后归晋国,居者或以地为氏,见《左传》(62)。【望】 绛郡(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晋大夫颠颉之后。”颠颉曾随晋公子重耳出逃列国,后为文公(重耳)所杀,其后或以名为氏。②又云: “或言周乱臣太颠之后。” (按:太颠,“文王四友”之一,或称其为 “贤臣”,不知郑樵因何特书其为乱臣。此亦以名为氏。) ③又,《姓氏考略》注云: “颠��, 虞地, 后为晋地。 见 《左传》。故晋有颠姓, 望出绛郡。”颠��, 即虞坂 (按: 《中国姓氏大全》写作“颠陵阪”; 《姓氏词典》 写作 “颠��坂”),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唐代有颠文��。

猜你喜欢

  • 舒果努昂

    读音:Shūguǒnǔ'áng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本祖辈名字,后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 读音:suō【综】 金人姓。元时金将唆娥(17,60,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疑其出自女真、蒙古等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夷姓。元有金将唆蛾。”未道其详。又,元有唆都,札剌儿人

  • 读音:Mǎ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小山之顶为峁,我国西北地区常用以称地名,因以地为姓。)

  • 契苾

    读音:Qìbì【源】 九姓回鹘匈奴苗裔,北魏时称高车,亦称敕勒,隋时称铁勒,居金山之阴独洛河北,其一部落名契苾,居焉耆西北鹰沙川,多滥葛之南。以部为氏(7,12,60,242)。【变】 亦作〔契苾羽〕

  • 滿

    读音:Mǎn【源】 ①系自妫姓。陈胡公满之后,见《风俗通》(1,9,17,21)。周武王封虞舜之裔妫满于陈(故城在今河南淮阳),春秋时灭于楚,史称胡公满。②鲜卑人姓,见《后汉书》(242)。③荆蛮有瞒

  • 读音:hūn战国郑大夫浑罕之子宽,别为浑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出自匈奴浑邪王,随拓拔氏徙河南,因以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吐谷浑氏后改为浑氏。(见《通志·氏族略》)▲<唐>浑

  • 果烏勒

    读音:Guǒwūlè【综】 清正黄旗蒙古护军额尔德呢之妻为果乌勒氏(260)。又,清镶黄旗满洲打牲壮丁常明之妻为果五儿氏(260),〔果五儿〕似即果乌勒之异译。

  • 塔穆察

    读音:Tǎmù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吾和利

    读音:Wúhélì《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未详其源。

  • 遏捻

    读音:È'niǎn《姓氏词典》引 《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遏捻特勒。”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