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Ráo

饶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饶阳),其后世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青州)。其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氏,称为饶姓。

饶姓发源于今河北地区。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逐渐向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南迁。如今,饶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江西等省为多。

饶姓历史人物有饶珂,汉朝人,官拜鲁阴太守,为政期间勤政爱民,深得民心。饶节,南宋诗僧。曾跟随三司使曾布做事,因变法中与曾布意见不合,遂剃发为僧,更名如璧。曾作偈语:“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便号“倚松道人”,著有《倚松老人集》。陆游称他为“当时诗僧第一”。饶干,南宋书院山长。淳熙年间进士,官长沙知县。其间恰逢朱熹在长沙任太守,他便抓紧办理公事,一有时间就去听朱熹讲学。饶鲁,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游学豫章、东湖书院,回到家乡,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又建石洞书院,聚徒讲学,门徒众多。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建安、东湖诸书院。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

饶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八十三位。


战国时齐大夫食采于饶者,子孙以邑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系出妫姓,商均支子封于饶,后以国为氏。(见《百家姓考略》)

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见《史记·赵世家》)

汉有饶斌,为渔阳太守。(见《姓氏急就篇》)

▲<五代吴越>饶景,淄水人。<宋>饶子仪,临川人,名儒。<明>饶钦,祁门人。

猜你喜欢

  • 阿賀

    读音:Āhè【综】 北魏时改阿贺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

  • 别都

    读音:Biédū《姓氏词典》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元有别都温,明有别都卢。”未详其他。

  • 無懷

    读音:Wúhuái【源】 古帝无怀氏之后(8,9,17,60)。【变】 其后改为怀氏(9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无怀氏之后有怀氏、无怀氏。”相传无怀氏为

  • 涅巴

    读音:Nièbā【源】 彝族姓。属额韩家支(375)。

  • 读音:Xián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引 《姓氏考略》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齐景公有勇臣成, 其后以名为氏。’”或作“瞯”。

  • 读音:yǎn兖,少昊之裔。(见《舆地广记》)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以国为氏。《舆地广记》: ‘兖,少昊之裔’。望出东郡。”宋

  • 哈魯烏

    读音:Hǎlǔwū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哈鲁歹”。

  • 喀克錫哩

    读音:Kākèxī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阳石木(23,63,180,260)。【变】 一和〔喀克锡理〕(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阴石木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Dié【综】 蹀错,春秋时卫臣(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万姓统谱》云:“蹀错,卫臣。”卫,周代诸侯国,姬姓。文王子康叔之封国。

  • 都羅

    读音:Dūluó【源】西夏人姓(31,95)。 【人】都罗重进,西夏人,见《宋史》(54)。《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都罗重进”。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