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hù

【源】 或系黜容氏所改(62)。


《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他。

猜你喜欢

  • 读音:Yòu【源】 见《万姓统谱》(15,21)。【布】 四川武胜有此姓(321)。【人】 幼安,汉时人,见《印薮》(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幼安; 明代有幼溪

  • 读音:xī【源】 ①古有夕国,见《姓考》。古夕侯之后有夕氏、昔氏,见《风俗通》(17)。②汉时巴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见《汉书》(7,17)。【望】 巴郡(17,41

  • 读音:Rǎo【源】 ①绕角,春秋时郑地,鲁成公六年,晋楚遇于绕角(故城在今河南鲁山东南)是也。绕后灭于楚,为楚大夫采邑,后因氏,见《姓考》(17,60)。②秦大夫绕朝之后(6,12,17)。【望】 京

  • 读音:cái【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广东、陕西(92)、河北乐亭(334)、山东新泰(359)、台湾基隆(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材致,宋时曾知韶州(故治在今广

  • 读音:Xīn辛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名为姓,出自姒姓,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建立莘国。后世子孙遂以地命姓,为莘姓。由于莘、辛音近,遂有辛姓。二是出自改姓,黄帝后代高辛氏后改姓辛。三是少

  • 負黍

    读音:Fùshǔ【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 韓褚

    读音:Hánchǔ【综】 清蒙古镶红旗中有韩褚氏(259)。

  • 读音:Qì【源】 见《元和姓纂》,盵,古气字(7,9,11,17,239)。【变】 一作〔〕(7),【望】 陇西(1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 《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引

  • 圉人

    读音:Yǔré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注“圉”称:“《周礼》夏官的属官有圉人,主管养马刍牧之事,其后以官为姓。”

  • 森濟岱

    读音:Sēnjǐ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撒术歹”。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