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徐鹿卿生平

徐鹿卿生平介绍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查看徐鹿卿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徐鹿卿,字德夫,是隆兴丰城人。他博览并精通经书史传,年青人都争着向他学习请教。

  徐鹿卿调到南安军学(“南安军学”,学堂名,后又改为“周程书院”,当时有“南安军学甲江西”之说)担任教授。张九成曾因为正直行事被贬官而居住在那里,徐鹿卿收集他的言行,把它刻在学校作为训诫。之前周敦颐、程颢及其弟程颐都曾在这个地方讲学,徐鹿卿进一步弘扬他们的教义,从此崇理重义的学风重新兴盛起来。徐鹿卿还制定资助士人的制度。助学的田地多在溪流、山洞等低洼之地,加上以前征收赋税缺乏一定的尺度,农民为此困苦不堪。徐鹿卿好好地慰问、安抚他们,从此再也没有拖欠租税的人。后来强盗兴起,环城的房屋许多都被毁坏,只有学校幸免于难。徐鹿卿说:“这是强盗也不想骚扰我们的缘故啊。

  真德秀称赞徐鹿卿心气平和、言行正直,有关爱百姓之诚心。徐鹿卿就被调职去主管尤溪县。德秀驻守泉城时,又调任徐鹿卿为南安的县令。徐鹿卿以不便供养母亲而请辞。德秀说:“我们道同志合,一起来救助民众,还害怕你的母亲不让你来吗?”徐鹿卿进去禀报母亲,母亲欣然答应。到了南安后,徐鹿卿首先免除那些没有依据的科税,厘清登记户口、土地的薄册,偿还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的各种赋税,疏通百姓上访的渠道,平反冤案错案。南安因此变得非常安定。

  某年督府要强行收取秋熟谷物的赋税,要建昌要交纳米粮五千斛。徐鹿卿据理力争,说:“我的官可以不做,但米粮是决不会交的。”百姓恐怕徐鹿卿被调走,纷纷请求交粮来完成督府的任务。徐鹿卿说:“百姓为我考虑得很周全了,难道我就不替百姓着想吗?”最终在徐鹿卿的坚持下,建昌被免掉了秋税。

  某年收成不好,闹了饥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徐鹿卿就拿出府中贮藏的米粮三千多石,以半价来出售,除了一部分冲抵府库的利钱,又拿出一万七千缗钱来救助灾民,劝居民收养那些被遗弃的小孩,由官府每日补助他们钱、米。所救活的人有几百人。徐鹿卿平时宴集也不演奏音乐(以节约开支)

  岳珂驻守当涂时,私自制造茶、盐,自己在幕后操纵来获取暴利,各种滥征的捐税名目繁多,导致路上再也没有商旅出行,民生反而比从前更加艰难。皇上命令徐鹿卿去核查此事,当地的官吏听说后争着逃跑、躲藏。徐鹿卿给他们一个交待问题的宽松的期限,并亲自去核查情况,全部掌握这些人犯案的证据。后来岳珂被免职,徐鹿卿兼任太平的主管,又暂时掌管茶、盐事务。

  鹿卿在家中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喜怒不形于色,从来不计较个人恩怨,他的亲族、同乡都对他有好感。他做官时,廉洁节俭,刚直不阿,一分一毫都不乱拿,他的房子也简陋得仅仅能够遮蔽风雨而已。

轶事典故

  长庆年间,李渤出任桂管观察使,表奏名儒吴武陵为副使。按先例,副职上任时,要拿着弓箭袋表示谢意。隔了一些日子。李渤在球场设宴,酒喝到高兴时,吴武陵听到一些妇女聚在看棚上看,吴武陵觉得这是耻辱,非常生气,想报复一下。于是上高台盘坐,提起衣裙尿尿。李渤喝了酒,看到后异常愤怒。命令卫士把吴推到衙门斩首。当时有一个衙门校官叫水兰,想到这样做不好,很巧妙地阻止了这件事,派了许多人保护吴武陵。李渤大醉,人们搀扶着他回去睡觉,到天亮才醒。听到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哭得很伤心,惊奇地询问。家里人说:“昨晚听到球场喧闹,又听说你命令衙司斩吴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怕闯出祸来,所以才这么哭。”李渤非常惊慌,立即命人前去衙门打听。水兰把情况都说明了:“说昨晚虽是奉了严命,但没敢那么做,现在副使还睡在衙院里,没有受苦。”李渤这才知道。第二天便早早来到衙院,很谦虚地说了自己的过错,分宾主落座后,都互相自责,更加互相尊敬起来。当时还没有监军,李渤就上奏请求让水兰任宜州州长,以此来答谢水兰。吴武陵虽然有才华,但性情强悍暴烈,人们都怕他。他曾经做过容州部内刺史,犯下许多罪行。皇帝的使者命令广州的幕吏逮捕他。这个小官吏正当年青,也自负是科举出身,一点也不宽恕,办案特别急迫。武陵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在路边佛堂里题诗道:“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

猜你喜欢

  • 吴涵虚

    字含灵,江西(今江西省)人。五代时道士。居南岳六、七年。好睡,经旬不饮食,俗呼为吴猱。素不能文,偶作诗,甚奇绝。后唐末帝清泰间卒,传为羽化升仙。或云有人于后汉乾祐间于嵩山见之。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六引《郡阁雅谈》。《全唐诗》存诗1首。

  • 朱恪

    朱恪,东莞人。明英宗天顺间与何潜渊等结凤台诗社。事见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八。
     

  • 张孜

    张孜,开封人。母微时生孜,后入宫乳悼献太子。孜方在襁褓,真宗以付内侍张景宗曰:“此儿貌厚,汝谨视之。”景宗遂养以为子。荫补三班奉职、给事春坊司,转殿直。

  •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马士琪

    马士琪(?—1719)清代女诗人。字韫雪,四川省西充县人,马廷用玄孙女,自幼从父亲马云锦就读,后随父亲宦游江南大地。马士琪喜诗好文,精于诗,推崇杜甫、陆游,诗稿为其父宦朋传抄,咸相推重,十四岁便蜚声诗坛。

  • 周渭

    周渭(740-805),字兆师,唐代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先后于公元779年、780年获进士榜榜眼和武举第一名。周渭是为数不多的涉足文武双科举的进士之一。

  • 掌机沙

    掌机沙,元代诗人。字密卿。回回人。本西域阿鲁温氏。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祖哈散仕元,官至礼部尚书。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工诗,诗作秀美,风流俊爽,有“才子”之称。作品多佚,仅存《西湖竹枝词》1首。

  • 何晏

    (190—249)三国魏南阳宛人,字平叔。何进孙。随母为曹操收养。少以才秀知名。娶魏公主。美姿容,面白,人称“傅粉何郎”。齐王芳正始中,曹爽辅政,累官散骑侍郎、尚书,典选举,晋人傅咸谓其所用官吏皆能称职。赐爵列侯。坐曹爽同党,为司马懿所杀。好《老》、《庄》,援老入儒,其说以贵无为本。与夏侯玄、王弼等倡玄学,事清谈,形成一时风气。撰有《论语集解》等。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高鼎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