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张翰生平

张翰生平介绍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张翰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查看张翰的诗词古文

生平

  张翰字季鹰,西晋著名文学家,吴江莘塔人氏,晋惠帝太安元年 (302 年 ) 官至大司马东曹掾,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张俨死后不久,东吴就被西晋所灭,作为亡国之人的张翰虽然有才华,善于写文章,但是身受亡国之痛,佯狂避世,不愿意受礼法约束,恃才放旷,很像曹魏时放荡不羁的阮籍,因为阮籍曾经担任过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所以当时人就称张翰为“江东步兵”。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吴灭亡之后,有一次张翰在阊门附近的金阊亭听到有琴声清越,循声找去,原来是会稽名士贺循泊船于阊门下,在船中弹琴,张翰和他从不相识,但是一见如故,顿有相见恨晚的知音之感,两人依依不舍,当张翰问到贺循是去洛阳后,就临时决定也和贺循一起去洛阳,登船就走,连家人也没有告诉。由此事可以看出张翰为人处世确实随心所欲,颇不负“江东步兵”的雅称。

后人评价

  后人对张翰评价颇高,宋代苏东坡有诗赞美张翰曰:“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明陆树声的《长水日抄》对张翰身后名和当世名的看法也颇表赞同。清文廷式在《纯常子枝语》卷五对张翰、顾荣和陆机、陆云兄弟有比较中肯的分析。

  张翰也世代受到家乡人的纪念,据乾隆《吴江县志》卷七载,宋元祐年间,吴江知县王辟筑三高祠,将张翰、范蠡、陆龟蒙并称三高,入祠其中,后经历代兴修,规模大备,祠内有塑像等物,每逢春秋都有祭奠。

墓址

  其墓葬何处,曾有争议。

  清康熙屈运隆编纂的《吴江县志》 (1685 年 ) 说:“晋东曹掾张翰墓在二十九都南役圩”。乾隆十二年沈彤等人编纂的《吴江县志》 (1747 年 ) 说:“按《吴地记》云:张翰葬横山东五里。《吴郡图经续纪》云:张翰葬横山东五里,坟亡。《姑苏志》《吴县志》皆因之。则翰墓有确证,不可假托。”后出的乾隆县志不同意康熙县志的说法。

  《吴地记》虽然是最早的地情书。但此书“非一人一时之作,为后世重辑之残本”,“有他人之作窜入”。张心澄《伪书通考》称其书“伪窜”。因此该书仅几个字的含糊记述令人生疑。至于后面三本志书是“皆因之”,更难以使后人信服。

  清初长洲学者张大纯实地调查后,在《三吴采风类记》中明确记载张翰墓在二十九都二图南役圩,并作《过季鹰墓感赋》:

  弭节江干日已晡,季鹰高节冠东吴。宦情落落空千载,墓草青青傍五湖。

  杯酒生前轻将相,秋风身后重莼鲈。只今势利滔滔是,过此还应愧汗无?

  与沈彤同时代的北芦墟人沈刚中在其《分湖志》 (1747 年 ) 中记述:“南役圩有古墓,无封植树。民指为翰墓”。以后,嘉庆年间 (1800 年前后 ) ,该地曾有张翰墓碑出土,惜字迹模糊。同治九年 (1870 年 ) 吴江知县黎庶昌重修张翰墓并立石。

  1958 年 11 月 11 日 ,吴江县文教局派员查明:位于莘塔公社东联大队南役圩南端的张翰墓占地 50 平方米,封土高 1.5 米 ,墓西约 40 米 处的敬信庵曾供奉张翰的神位。墓碑和木神位已于去冬今春毁掉。当时建立三人保管小组,插牌明示。

  2000 年秋调查:张翰墓已于 60 年代中期毁掉,遗址在今莘塔镇枫西与荡东两村 ( 即原东联大队 ) 之间的东枫小学内,前排平房教室西半部即墓址所在;敬信庵原址上早已改建成村办公所和小工厂。张氏后代仍在东弥陀村,有东张、西张两支系。枫里桥、南役圩、莼鲈港又名二图港等都是当地地名;在明清朝均属二十九都二图。方言“二”念成“尼”,“二图港”转音成了“弥陀港”。此地在元荡东北滩。志书上元荡名“莼菜荡”,鼋荡、元荡均是后来的说法。

猜你喜欢

  •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醉客

    醉客,失其名,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曾于临安向一科举失意士人索酒。事见《夷坚志·三志壬》卷五。

  • 郭贲

    郭贲,字文爵,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官太常博士(《宋诗拾遗》卷二)。

  •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宗源瀚

    (1834—1897)江苏上元人,字湘文。少佐幕,镇压太平军。光绪间历署浙江衢州、湖州、嘉兴、宁波等府。敏于吏治,兴修水利。官至温处道。长于文学,尤精舆地。有《浙江舆图》、《颐情馆集》等。

  • 陆诜

    陆诜(1012年~1070年),字介夫,余杭人。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初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签书判官。庆历七年(1047年),王则领导贝州(今河北清河县西)军民起义,陆诜奉命镇压,以功升集贤校理、通判秦州(今天水市)。历任陕西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知桂州(今桂林市)。

  • 赵孟吁

    字子俊,汉族,元朝人。他是宋朝宗室赵与告第八子、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之弟。有作品被收录于《书史会要·画史会要》。

  • 张佃

    张佃,原名侁,字勤夫。顺德人。明世宗嘉靖间诸生。著有《石林清啸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三、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