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梵志
卫州黎阳人。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熊太古
元明间豫章人,字邻初。熊朋来子。文宗至顺二年乡贡进士。官至江西行省员外郎。元末兵起,太古力陈守御计,当事者不能从,遂弃官去。入明不仕,隐储山。工画。有《冀越集记》。
- 朱文藻
(1735—1806)浙江仁和人,字映渭,号朗斋。诸生。精六书金石之学,又通史学。王杰延之入京,佐校《四库全书》。游山东,阮元、孙星衍与之合作,成《山左金石志》。王昶著《金石萃编》,亦得其校正之力。在浙又分编《两浙輶轩录》、《嘉兴府志》。另有《碧溪草堂集》等。
- 祖铭
(1280—1358)元僧。庆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应。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迁杭州径山,赐号慧性宏觉普济大师。有《古鼎外集》。
- 亢文苑
亢文苑,生平、里籍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从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飘零异乡,落拓不遇,穷愁困厄,因壮志难酬而怀着满腔悲愤。对小人得志、贤才受压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不满,并具有穷且益坚、经时济世的宏图和信念。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曾瑞
曾瑞(生卒年不详),元代散曲作家。字瑞卿,自号褐夫。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因喜江浙人才风物而移家南方。《录鬼簿》记他“临终之日,诣门吊者以千数”,可知他当时已有盛名。由于志不屈物,不解趋附奉承,所以终身不仕,优游市井,赖江淮一带熟人馈赠为生。善绘画,能作隐语小曲,散曲集有《诗酒馀音》行于当世,今佚。
- 李祎
李祎(?-743年),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少年有志,历任诸州刺史,治理有方;进而执掌帅印,战功卓著。729年(开元十七年)石堡城一役大破吐蕃,促成两国数年之间无交兵的和平局面,并以军功恩泽先人;732年(开元二十年),抱白山之战大破奚和契丹,俘虏敌酋,驱逐叛逆。743年(天宝二年),迁太子太师;当年十月初三(公元743年10月24日),李祎任太子太师时患病,后死于官任之上,终年八十余岁。他去世后,唐玄宗痛惜良久。
- 杜耒
杜耒lěi(?——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 曾道约
曾道约,南海人。事见清康熙《禺峡山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