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康进之生平

康进之生平介绍

康进之元代戏曲作家。棣州(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查看康进之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康进之是在惠民“曲山艺海”中长大的,他常与社会下层艺人往来,是一位不肯同统治者合作的“贤人” ,对民众疾苦却十分同情。《李逵负荆》写酒店店主的女儿满堂娇被冒充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同宋、鲁一起下山找人对质,真相大白后,李逵负荆请罪,宋江即命李逵清除两个恶棍,将功折罪。李逵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戏剧人物,在康进之笔下,李逵天真烂漫,淳朴爽直,爱憎分明,见义勇为,胸怀坦荡,疾恶如仇,他还深深热爱着梁山泊的一草一木。戏中写李逵下山踏青游玩就十分生动:“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虽然此时李逵的性格还未最后定型,但已经十分可爱,明代戏曲家孟称舜评康进之为“曲语句工当行,手笔绝高绝者”。后来元剧研究者都以康进之为“词林之英杰”,而赞誉《李逵负荆》是元代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

个人贡献

文章内容

  《李逵负荆》写在梁山附近开酒店的王林的女儿满堂娇,被冒充宋江、鲁智深的恶棍宋刚、鲁智恩抢去。李逵听说后,不加分辨回山寨怒斥宋江、鲁智深二人。李逵还立下军令状,同宋、鲁一起下山找王林对质。后真相大白,李逵知错,负荆请罪,宋江即命李逵除二恶棍,将功折罪。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李逵的英雄形象。他鲁莽、轻信,却又直率而勇于认错。这一切都出自对梁山义军的忠诚,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历史背景

  剧情发展虽然建立在误会的基础上,却符合李逵性格鲁莽刚直的特点。正是通过李逵维护梁山泊名声的行动,展现了梁山义军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作者还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李逵下山时的赏景、背诗,寄托了他对山寨的感情;下山对质时急如星火,生怕宋江等二人不肯前去;负荆请罪时,既羞愧又装傻装呆,希望得到宽恕;惩办恶棍时又是勇猛果敢。这些描写,不仅具体表现了李逵嫉恶如仇、豪爽天真的性格,还加强了剧本的喜剧色彩。全剧曲词豪放,曲白生动。明代戏曲家孟称舜评为"曲语句工当行,手笔绝高绝者"。历来元剧研究者都以为它是元代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论者也有认为本剧写李逵下山时一路赏景追逐水流桃花的较细致的刻画,负荆前一度想到自尽的描写,都是传说中的李逵性格还未最后定型的标志。此可备一说。

猜你喜欢

  • 王损之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云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存诗1首。

  •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 钱珝

    钱珝(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钱徽之孙,善文词。

  • 郑渊

    郑渊(1326——1373),字仲涵。浦江人。从宋濂学,以古文名于时。性至孝。母疾,思食西瓜,既食而卒。后,每见瓜则泣,终身不食西瓜。人称贞孝处士。

  • 穆脩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一说海州。又贬池州。后官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曾倡异古文,并从陈抟受易数学,为宋理学之先导。有《河南穆公集》三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穆脩诗,以《四部丛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集》为底本。参校光绪三一年李氏犀轩抄校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清盛伯羲藏旧抄本、道光十五年日照许印林抄本、许本过录之张氏石洲藏本、《宋百家诗存》本,有关异文也予出校。

  • 陆景初

    陆景初一般指陆象先。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任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文贞。

  • 薛昂夫

    薛昂夫(1267—1359)元代散曲家。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 唐婉

    唐琬(1128~1156),又名婉,字蕙仙,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与唐琬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十九岁(绍兴十四年)与唐琬结合。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遂命陆游休了唐琬。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