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谢惠连生平

谢惠连生平介绍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查看谢惠连的诗词古文

家庭成员

曾祖父

  谢铁(谢安六弟),永嘉太守。

祖父

  谢翀(351-399),字秀度,黄门侍郎、中书侍郎,赠散骑常侍。

父亲

  谢方明(380—426),东晋官员,家在会稽,谢方明病归,除黄门侍郎,不就。为孙恩所杀,追赠散骑常侍。著作佐郎,担任司徒王谧府主簿、从事中郎、左将军刘道怜长史、中军将军长史、晋陵太守、骠骑将军长史、南郡相、宋台尚书吏部郎、侍中、丹阳尹、会稽太守。

弟弟

  谢惠宣(412-462),南朝宋竟陵王司徒刘诞府从事中郎、临川内史。

生平

  谢惠连是谢安幼弟谢铁之曾孙,谢灵运之族弟,父谢方明历任竟陵太守、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即能属文”,“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

  “本州辟主簿,不就。”元嘉七年(430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

  元嘉十年(433年)卒,时年二十七岁。官位不显,配刘氏,无子。

文学成就

小赋

  东汉以后,大赋开始衰微,抒情咏物的小赋逐渐兴起。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并称为六朝这一类小赋的代表作。这篇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他的《祭古冢文》,写得也很有感情,前半关于古冢形制的描写,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发掘简报。他的诗作,虽不如谢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颇似灵运不过。他也有一些诗笔调轻灵,用词清艳,如《秋怀》的“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捣衣》的“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等句,都是着意构想的好句。《诗品》评他这两首诗说:“《捣衣》、《秋怀》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他的一些乐府诗,则颇有牢骚不平之气。《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

文学作品

  《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6卷,今已亡佚。明代以后有大量的辑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卷34辑录其文有17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四录其诗33篇。

钟嵘《诗品》评语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

  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猜你喜欢

  •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顾彩

    顾彩(1650~1718)清戏曲作家。字天石,号补斋、湘槎,别号梦鹤居士,江苏无锡人。其父顾宸,为当地知名藏书之家,他阅读一过,遂对文学戏曲有极大兴趣。官至内阁中书。彩工曲,与孔尚任友善,尚任作小忽雷传奇,皆彩为之填词。自作有南桃花扇及后琵琶记各一本,《曲录》传于世。顾彩诗文集有《往深斋集》《辟疆园文稿》、《鹤边词》。戏曲作品有《楚辞谱传奇》、《后琵琶记》、《大忽雷》,改《桃花扇》为《南桃花扇。清末学者梁廷柟在《曲话》一书中,对顾彩所编《桃花扇》多有讥语。

  • 应璩

    (191—252)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 王璋

    宁国路宣城人,字敬叔。王圭弟。与圭并以诗名。

  • 王良会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朝内侍,元和中为剑南西川监军使,与节度使武元衡唱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五。《全唐诗》存王良会诗1首。

  • 刘光谦

    唐相刘光谦,生于公元682年,精通尚书、春秋,唐玄宗开元六年戊午进士及第(即公元718年),李隆基皇帝赠左正朝奉大夫赐鱼符袋;后拜兵部左侍郎、起居舍人、兵部尚书,位列亚卿、宰相,新旧唐书立传。与李白、杜甫、张果老同时人,开元二十六年学士院设立后为翰林学士之首,统领集贤院智囊团,深得玄宗器重,自署《幕阜八景》,主编合著有《御刊定礼记月令》等。德宗元年(公元780年)间,公无疾圆寂成仙,享寿98岁,按升仙故礼规安养于长庆寺东侧塔山风水宝地,称之“仙人坟”。

  • 曹叡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 唐玨

    (1247—?)名或作钰。宋会稽山阴人,字玉潜,号菊山。家贫力学,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伽假朝命发赵宋诸陵,珏与林景熙等人潜拾遗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兰亭山。邑人袁俊斋高其节,延至宾馆,且为其聘室置田。

  • 曾镒

    曾镒,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升浙江司郎中。事见清道光《万州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