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谢惠连生平

谢惠连生平介绍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查看谢惠连的诗词古文

家庭成员

曾祖父

  谢铁(谢安六弟),永嘉太守。

祖父

  谢翀(351-399),字秀度,黄门侍郎、中书侍郎,赠散骑常侍。

父亲

  谢方明(380—426),东晋官员,家在会稽,谢方明病归,除黄门侍郎,不就。为孙恩所杀,追赠散骑常侍。著作佐郎,担任司徒王谧府主簿、从事中郎、左将军刘道怜长史、中军将军长史、晋陵太守、骠骑将军长史、南郡相、宋台尚书吏部郎、侍中、丹阳尹、会稽太守。

弟弟

  谢惠宣(412-462),南朝宋竟陵王司徒刘诞府从事中郎、临川内史。

生平

  谢惠连是谢安幼弟谢铁之曾孙,谢灵运之族弟,父谢方明历任竟陵太守、丹阳尹、会稽太守等职。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即能属文”,“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

  “本州辟主簿,不就。”元嘉七年(430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

  元嘉十年(433年)卒,时年二十七岁。官位不显,配刘氏,无子。

文学成就

小赋

  东汉以后,大赋开始衰微,抒情咏物的小赋逐渐兴起。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并称为六朝这一类小赋的代表作。这篇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他的《祭古冢文》,写得也很有感情,前半关于古冢形制的描写,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发掘简报。他的诗作,虽不如谢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颇似灵运不过。他也有一些诗笔调轻灵,用词清艳,如《秋怀》的“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捣衣》的“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等句,都是着意构想的好句。《诗品》评他这两首诗说:“《捣衣》、《秋怀》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他的一些乐府诗,则颇有牢骚不平之气。《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

文学作品

  《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6卷,今已亡佚。明代以后有大量的辑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卷34辑录其文有17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四录其诗33篇。

钟嵘《诗品》评语

  《宋法曹参军谢惠连》

  小谢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猜你喜欢

  • 章碣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 杜公瞻

    杜公瞻,生卒年不详,隋代文学家。中山曲阳(今河北保定一带)人。隋卫尉杜台卿侄子,官安阳令,曾奉敕编纂《编珠》,今存诗一首。杜公瞻为宗懔《荆楚岁时记》作注,并有意识地将《荆楚岁时记》所记南方风俗与北方风俗进行比较。后来,《荆楚岁时记》和杜公瞻的《荆楚岁时记注》一起流传,人们习惯上仍将其称作《荆楚岁时记》,从而使南北朝后期中国南北方的岁时风俗荟萃于一书之中,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睢景臣

    睢景臣(约1264~约1330),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江苏扬州(今扬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词》。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将其列入“名公才人”。杂剧有《莺莺牡丹记》、《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 王智兴

    王智兴(758年-836年),字匡谏,怀州温县(今属河南)人,左武卫将军王靖曾孙,右金吾卫将军王瑰之孙,太子詹事王缙之子,唐朝官员、将领。太和年间(827年─835年),率军讨伐李同捷有功,封雁门郡王,进位侍中。历任河中尹、宣武军节度使等职。开成元年(836年),王智兴病逝,时年七十九岁,追赠太尉,葬于洛阳榆林之北。

  • 杨景贤

    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详。然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云"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尚得宠于朱明,可知杨氏乃元末明初戏曲家。杨氏本为蒙古人,上辈已移居浙江钱塘,故朱有炖《烟花梦引》言及京都乐妓蒋兰英时云之:"钱塘杨讷为作传奇而深许之。"《录鬼簿续编》言杨氏"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阵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按其小传,知杨氏生平有三要。

  • 袁天麒

    袁天麒,字国正,号西薮。东莞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署兴国教谕。诗工七言。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九有传。

  • 王翛

    (1133—1207)涿州人,字翛然。熙宗皇统二年进士。由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霸州事。章宗时累官定海军节度使。性刚严,临事果决,吏民惮其威,虽豪右不敢犯。

  • 丘云霄

    丘云霄明(1368~1644)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字凌汉,号止山。博极群书,精词赋,工草隶,以明经授粤西柳城(今广西柳城县)知县。逾岁遂解官归,结茅于止庵侧,因自别曰止山。叶艇芒鞋,诸胜鲜不剔历。有《止山文集》、《南行》、《东游》、《北观》、《山中》等集。着邑乘。《武夷山志》。

  • 侯寘

    宋东武人,字彦周。晁谦之甥。曾为耒阳令。高宗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有《懒窟词》,风格婉约,一时推崇。

  • 干建邦

    干建邦(1660一1716)字淑掌,号庐阳,星子县人。康熙十七年(1678)补博士弟子员。当时著名学者汤来贺主讲白鹿洞书院,从学者众多,建邦与父亲干特从其学,文章品行独得汤之赞许。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于乡,次年会试,落榜而归,游历闽、楚间,肆力于诗古文词。三十九年中进士,为江西巡抚张志栋聘为白鹿洞书院山长。后因病卒于北京。诗学陶潜,作《西江诗派论》,力主尊陶渊明为江西诗派初祖。著有《湖山诗集》16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