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缪彤生平

缪彤生平介绍

缪彤(1627—1697),第十二位状元,,明朝天启七年(1627)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卒。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试夺魁先后5次公车北上应试。>>查看缪彤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考取状元前,他曾向一张姓星卜家求问科场前途,此卜者声称缪念斋当贵为状元,后竟偶合应验。星卜张以此声名鹊起,门庭若市,累致千金。清代第14位状元韩菼在中试前,也去求问科举前程,张厉声曰:"此人来岁当死,还问功名乎?"后韩菼登科夺魁,星卜张遁隐匿迹。可见封建知识分子功名心切,迷信科举前途有鬼神佑助。康熙六年(1667),年届不惑的缪彤在北京参加丁未科殿试。是科同甲辰科一样,废八股,考策论。故应试者少,所取进士不被士人看重。榜发,状元缪彤,榜眼江南丹徒人张玉裁,探花山东平原人董讷。朝廷授官缪彤秘书院修撰。

  丁未科会试,未发榜前,缪彤心情忧郁,已束装欲归故乡。待榜发为状元,甚感荣耀。于是将其魁首心情和及第一甲一名享受的荣宠盛况尽记书中,撰成《胪传纪事》,得意之情洋溢书中。"皇上升殿时,雨稍甚,……及至太和殿前,与诸进士跪丹墀下,听三唱第一甲第一名,系彤名。每一唱已,心鼓乐良久。……是日唱名毕,行三跪九叩礼,彤随礼部堂上官,捧黄榜,从御道出,跪至龙亭内,鼓乐迎至长安门张挂。顺天府府尹……迎彤与张玉裁、董讷等三人至厂内,簪花用酒,用仪从迎至顺天府赴宴……彤坐正席,榜眼探花左右坐,俱南向,用教坊乐。彻席……府尹府丞亲送至寓,寓中设席款之。……二十五日,到礼部,与恩荣宴。读卷官自满汉大学士以下,收卷官、掌卷官自翰林科部以下,监试御史及巡缉供给各官俱与宴。皇上遗内大臣佟国舅陪宴。彤一席,榜眼探花一席,请进士四人一席。用满洲桌银盘果品,食物四十余品,皆奇珍异味,极天厨之撰。御赐酒,三鼎甲用金碗,随其量尽醉无算。宫花一枝,小绢牌一面,上有恩荣宴三字。状元用银牌。四月初二日,午门外,赐彤袍帽,水晶金顶凉帽一顶,镇蟒石青朝衣一件,默瑁银带一条,荷包、牙简、刀子俱全,马皮靴一双。"从御殿传胪唱名、观榜长安街、顺天府宴饮、赴恩荣宴、午门赐蟒袍、国子监释褐拜先师到顺天府官员礼送状元归府第,缪彤真是状元及第,独占鳌头,荣幸无比。

  缪状元身当康熙盛世,荣宠得意也是繁荣的表现。但在朝运衰败之际,即有状元及第,也无缪状元的这般欢心。清代诸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将其科场经历较完整地记录为书的除缪彤外,尚有光绪年间的商衍鎏。其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对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的状元恩荣宴作了描述:"至光绪季年,无复前时景象,余甲辰科赴礼部恩荣宴时,则果肴皆出装饰,粗瓷竹箸,十余席罗列堂下东西,形式极为简陋,读卷大臣执事各官亦无至者,除一甲三名外,其余二工甲进士寥寥无几,是日派恭亲王为主席,到时进礼部大堂倥偬一坐,诸进士谢恩后,亲王即起立出门。……诸人随亲王甫离席行,堂役闲人争进,将宴席之盘、碗、杯、着抢夺一空,瓷器堕地声,笑语喧哗声,轰然纷乱,亦鹿鸣之抢宴相同。"前后两相比较,天渊有别,从前的礼节荡然无存,科举制度的衰亡由此管窥一斑。

  居京为官,缪彤由修撰迁为侍讲,康熙九年(1670)任庚戌科会试同考官。由于宦海沉浮,侍君艰难,他对官宦仕途日益淡漠,萌生了辞官归隐之念。他送医士方际泰归茅山时,作诗云:"卖药长安市,超然寄一身。摺驴偏识路,破始不生尘。入世性情古,还乡面目真。自惭留滞客,对尔叹劳薪。"流露了厌弃京师欲求归乡的真情。所以缪彤后来辞官告归,闭门不问时政。归乡后,他出资创立三畏书院,刊刻曹月川《家规》、蔡虚斋《密箴》和刘念台《人谱》等书,专意讲学育人,造就了很多人才。其子缪曰藻后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及第榜眼。康熙三十六上(1697)缪彤死。

猜你喜欢

  • 张志逊

    张志逊,原名世祖。东莞人。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举人,入国子上舍。二十三年选刑部观政,逾年授户部司务。未几左迁柳城少宰。三十一年罢官归。事见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六。

  • 吴汤兴

    吴汤兴(1860―1895),台湾苗栗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秀才出身。1895年5月,愤清政府割让台湾于日本,在台湾聚合粤籍(客家)乡人,盟誓抗日。得台湾巡抚唐景崧支持,奉命统领台湾义民队伍。6月中旬,日军进犯新竹时,与徐骧、姜绍祖等义军奋勇抵抗,屡败日军。7月上旬,会各路义军反攻新竹,与日军反复搏杀。8月中旬,与敌苦战于苗栗。8月下旬在彰化保卫战中,率义军与日军激战于八卦山,中炮牺牲,时年35岁。

  • 郑相

    郑相,字文弼,新会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有《过斋集》,黄淳为之序。清顾嗣协编《冈州遗稿》卷五有传。

  • 庄呈龟

    庄呈龟,潮阳人。明代宗景泰间人。事见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一五、清光绪《潮阳县志》卷二二。

  • 丘士元

    (约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事迹亦无考。工曲,今存乐府群玉中。

  • 韦式

    生卒年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韦应物三世孙,韦庄伯父。曾官郎中。文宗大和三年(829),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韦式赋一字至七字诗《竹》相送。《全唐诗》存此诗。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三九及卞孝萱《元稹年谱》大和三年《辨證》。

  •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 舒邦佐

    舒邦佐(1137—1214),字辅国,一字平叔,号双峰,靖安县城人。靖安舒氏第四世祖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出生,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先后任鄂州蒲圻、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嘉泰二年(1202年)授通直郎。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致仕。嘉定七年卒,年七十八。有《双峰猥稿》九卷传世。事见本集卷首《谱系》及《舒公墓志铭》。

  • 陈沆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 朱穆

    朱穆(100~163)字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丞相朱晖之孙。初举孝廉。顺帝末,大将军梁冀使典兵事。桓帝时任侍御史。感时俗浇薄,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出任冀州刺史,镇压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赦归。居乡数年,复拜尚书。上书请除宦官未成,忧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