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赵汝愚生平

赵汝愚生平介绍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原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生于崇德县洲钱(今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南宋名臣、学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赵汝愚早有大志,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宋孝宗崩逝后,赵汝愚策划实施“绍熙内禅”,奉嘉王赵扩(宋宁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与留正同心辅政。庆元元年(1195年)遭韩侂胄诬陷,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1196年),于衡州暴卒(一作服药而死)。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杀,朝廷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宋理宗时,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查看赵汝愚的诗词古文

生平

  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恃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淖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明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处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进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1983年版《辞源》作绍兴,误)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四年,升知枢密院事。五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子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时外戚韩惋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侂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庆元党案>>什遂服药而卒)。宁宗开禧三年(1207).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义进封周王。有子九人。《宋史>)卷三九二有传。

  汝愚学务实用,常以司马光、范仲淹等自期。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

  洲钱赵氏,聚族而居,汝愚所得廪食常分与旗人,而自奉甚薄。虽贵为丞相,仍布衣蔬食. 乡人盛赞其清正贤能,故命其故巷为生贤里、巷东小桥为生贤桥,相沿至今。又于隔河梁代古刹柢园寺建赵忠定祠。祠后毁于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建,钱梦得为之撰《重建赵忠定公祠记》清光绪间(1875~1908)又重建。

猜你喜欢

  • 宋子侯

    宋子侯,东汉人,生平事迹不详。

  •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于敖

    于敖(765—830)[唐]字蹈中。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擢进士第,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户部侍郎,出为宣歙观察使。工书,尝书唐韦绶碑。《唐书本传、墨池编》

  • 庄蒙

    蒙字子正,乌程人。

  •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张溥

    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

  •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王褒(南北朝)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文学家。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入侵江陵,《周书》本传称“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戎,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被围之后,上下猜惧,元帝唯于褒深相委信。”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封石泉县子,邑三百户。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二人特被亲待。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建德年间去世,卒年六十四。子王鼒嗣。

  • 杨绍基

    杨绍基,字履亭。回族,益都人(山东省青州市)。清.嘉庆三年举人。曾任浙江永康县县令、河南南召县县令等职。明朝进士嘉靖南阳知府杨应奎族人。南召瘠邑,绍基以慈爱安静为治,百姓乐之;在灾荒年月,用自己的俸钱赈济灾民,积极救灾;捕捉巨盗,远近称快。咸丰八年卒,享年八十五岁。著有《履亭文稿》二卷,并补编段赤亭的《益都先正诗丛钞》等。

  • 张本

    (1367—1431)明山东东阿人,字致中。洪武中以国子生为江都知县。燕王兵至扬州,迎降,升知府。累进刑部侍郎。宣德初为南京兵部尚书。廉介有执持,时号穷张。尚刻少恕,录汉王高煦党,胁从者多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