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宋玉生平

宋玉生平介绍

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查看宋玉的诗词古文

生平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年表

公元前298年,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公元前291年,宋玉十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7岁。
公元前282年春。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2岁。
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4月,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楚襄王迁都陈。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8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3岁。
公元前253年,宋玉48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2岁。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宋玉写《招魂》60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墓冢

墓冢碑铭可以作为考察人之生平的力证。然而,光凭墓冢是不能断故里的。如钟祥原有屈原墓,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过郢州诗中有“折碑岭下三闾墓”句,但这不能否定屈原故里为秭归人的事实。况且,墓冢有葬身墓和衣冠冢之分,据史料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究竟哪一处为宋玉葬身墓?再说碑铭,即如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的重修墓碑,碑文的关键内容“阳春白雪千人废,暮雨朝云万古疑”等句,却分明说的郢中故事和宋玉侍楚襄王的事迹,今钟祥还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若以此而定,则宋玉确实是故楚郊郢—郢中人,即今钟祥人无疑了。

猜你喜欢

  • 袁州佐

    袁州佐(?—1671)字左之,山东济宁人,清朝官吏。顺治十二年进士,授陕西乾州知州。州佐在甘州久,言边境要害战守状,原委斠然。谓边地民稀,宜用开中法,分河东盐引三之一输粟河西资军食;又宜简练乡勇,拔置卒伍,不待召募,可坐收精锐。时诏简监司具才望者入为卿贰,州佐在选,会卒,未及用。

  • 刘熊渠

    刘熊渠,是汉朝宗室,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孙子。父亲是舂陵节侯刘买,他承袭舂陵侯的爵位。他死后,谥号戴,舂陵侯的爵位由长子刘仁继承。他的庶子苍梧太守刘利是更始帝刘玄的祖父。他的弟弟郁林太守刘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曾祖父。

  • 聂胜琼

    聂胜琼,北宋都下名妓,生卒年不详。与李之问情笃。李归家分别后五日,她以《鹧鸪天》词寄之。李妻见词而喜,助夫娶回为妾。《全宋词》存其词一首,即《鹧鸪天》。

  • 张陵

    玄宗天宝间诗人。其诗曾收入李康成编《玉台后集》。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六、《盛唐诗纪》卷一〇七。《全唐诗》存诗1首。

  • 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 舒元舆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婺州东阳上卢泉塘北人(又说浙江婺州兰溪垷坦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代大臣、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唐文宗时期两位宰相之一(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另一宰相为李训,擅长写文章,有著作《舒元舆集》等,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舒元舆曾作《牡丹赋》,时人认为写得好。后来唐文宗赏牡丹时,吟诵其中词句,为舒元舆落泪哀悼。

  • 张缙

    张缙,河间兴济人,号乐素老人,明孝康皇后之祖伯,宣德元年(1426)举人,曾任山西交城县教谕,以子张岐显贵,敕赠监察御史。

  • 王良臣

    (?—1218)金潞州人,章宗承安五年进士。诗才敏捷,尤邃于佛经。入翰林,修起居注。宣宗兴定中,为潞州元帅府参议官。蒙古兵至,死之。
    中州集

  • 张回

    字仲昌,椒之子。初能言,即问道是何物,众不能答,概然失笑而叹。五岁欲传经籙,父曰∶“且读儒书。”对曰∶“祖书不读,读他书何为?十岁嗣教,能辟谷导引之道,日行数百里,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 周茂源

    初江南华亭人。字宿来。顺治六年进士。官处州知府,募民开凿山路三百五十余里,行人称便。罢官后潜心著述。有《鹤静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