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诗词古文>褚亮生平

褚亮生平介绍

褚亮(555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查看褚亮的诗词古文

生平

  褚亮是唐代著名大臣,文学家,少年时机警敏捷,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在陈隋时已有显名,十八岁仕后陈,陈至德元年(583),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后入隋,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大业中,炀帝嫉才,诬与杨玄感有牵连,贬为西海郡司户。大业十三年(617年),金人校尉薛举割据称王,任亮为黄门侍郎,参与机密。十四年,秦王李世民消灭薛举,入唐后为秦王府文学(如同教官),后唐太宗每次征伐,亮常随军参预密谋,侍从征战。唐立国之初,褚亮常对内外大政提出建议,曾劝止唐高祖冬猎,以免扰民。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馆内轮流值宿,以备咨询军国大事。贞观九年,任员外散骑常侍。后迭有升迁,又改任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阳翟县侯。亮大力支持李世民扩大疆土政策,命子褚遂良从征,出兵突厥。唐统一全国后,他为文学馆招聘贤才,与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学士,共十八人。唐太宗曾命画家阎立本为他们绘像,并让亮为这些像作赞,号称《十八学士写真图》,题上名字爵位,收藏为朝廷档案,是当时极高荣誉。后辞官归里,晚年病休在家,李世民还不断派人慰问。年九十三卒,著有文集二十卷。

轶事

  褚亮,字希明,西晋以来阳翟(今禹州市)大姓,居住在城东十八里褚河一带。 亮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读,经目必记,又好作文,尤善谈论。18岁那年,便冒昧地去造访当时的政坛兼文坛名流陈仆射徐陵。徐陵也真有点博雅之风,竟然接待了他且与他商榷文章,并对褚亮的文章见识深表惊异。世人有传为美谈,有不可思议,有戏谑褚亮爱与名贤结交者。?

  此事被陈后主听说了,就召见他,给他出题目,让他即席赋诗。当时大诗人尚书令江总及词坛许多名家都在座。褚亮毫无拘谨怯场之意,旁若无人,高声吟咏,兴致勃发,似难节制,使得在座的人包括陈后主在内,莫不称善。祯明初(586),任命亮为尚书殿中侍郎。祯明三年(589)一月陈亡,亮遂被隋朝收容为东宫学士。大业中(605—617)隋炀帝授亮为太常博士。当时,隋炀帝为改制宗庙,亮引经据典,极力反对,使炀帝久议而不得决。隋炀帝心中不悦,将亮放任为西海郡司户。此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也被降为威定县主薄,亮与徽同行。行至陇山(今河南信阳县东北),潘徽突然病死。因为战乱加贬谪,褚亮只好买了棺木将其瘗在路边,顿觉慨然伤怀,遂题诗一首写在坟旁的树上。有好事者,互相传抄讽诵,弄得满京城的士庶百姓许多人都知道了。地方割据势力薛举起事称秦帝后,慕名收拢褚亮,拜黄门侍郎,参与重要机密事务。举死之后,其子继位,无力控制局势,被唐太宗李世民打败。褚亮遂归太宗。太宗亦久闻亮名,不仅不加害于他,反而深加礼遇,赐织物二百段,马四匹,随太宗还京师。也是战乱时期重视拢络人才,也是褚亮运气特好,或因褚亮的确才智过人,所以,虽然经陈、隋、秦、唐,四易其主,终不为害,反而愈受宠荣。太宗李世民每有征伐,亮常随侍左右。军中设宴,必定请亮。天下平定之后,太宗对褚亮节节提拔。贞观元年(627)封亮为弘文馆学士,九年(635)晋升员外散骑常侍,封“阳翟县男”,拜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642)进爵为侯,食七百户。又与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虞世南、许敬宗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大学士,图其像貌,题其名字,记其官爵,并命褚亮写了一篇像赞,曰《十八学士写真图》,藏之书府。当时文人倾慕已极,称之为“登瀛洲”。

  后褚亮告老还乡,唐太宗李世民还向褚亮“借子”说:“你我相处,倏忽间已三十年。今你将归里,朕幸辽东,欲使你的次子遂良随朕东行,想你不会舍不得一子于膝下吧!”及至褚亮归乡养病,太宗亲自下诏遣医药救疗,派中使每日问候不绝。亮卒年88岁。太宗非常悲痛,停止登朝一天,以示哀悼,并赠其为太常卿,陪葬于昭陵,谥号康。亮之一生,实遇明主矣!??

十八学士

  1.唐太宗开文学馆,命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收卒,刘孝孙补入)﹑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令阎立本绘象褚亮题赞。号《十八学士写真图》。

  2.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煚﹑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十八人为学士,命董萼绘象。

秦王破阵乐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在君臣欢宴的时刻,李世民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为这一乐舞绘制了《破阵乐舞图》(与现 在舞蹈场记相似)。这个乐舞的队形,左边圆,右边方,前有战阵,后有队伍。此舞用图绘制出后,李世民又感到《秦王破阵乐》是流行在民间的一军歌,如在宫中演出不太典雅,所以责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修改歌词”,并把此乐舞改名为《七德舞》,命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排练新编的《秦王破阵乐》。

禇亮碑

  约高宗在位时立。碑身首高298厘米,下宽110厘米,厚39厘米。碑额篆体兼隶阴刻“大唐禇卿之碑”,传为唐太宗书,碑文撰者不详,传为殷仲容书,分隶36行,满行65字。碑上截部分字迹尚存,余均磨灭无文。 禇亮,字希明,禇遂良之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为散骑常侍(从三品),贞观二十一年病亡,赠太常卿,谥曰康。两《唐书》有传。

  碑中称李世民为“太宗”,可知碑立于高宗即位之后,又因碑中仅书禇遂贤,而不及次子禇遂良,可知该碑立于遂良得罪贬死之后。宋赵明诚《金石录》将其列于高宗末年,不无道理。

  碑额书法以篆为主,篆中有隶,然与《秦诏版》中的篆书兼隶书却不相同,书法劲峭妍美,方圆并用,结体为篆,运笔又多为隶,相得益彰,妙不可言。昭陵碑林诸多碑石,碑额凡乎同类,或官、爵、勋、谥并称,或以身份官位尊称,惟该碑额爱利润留成“褚卿”。清初林侗《唐昭陵石迹考略》云:“按唐制,三品以上得立碑,而元老大臣,得请天子题额,其重若此。昭陵诸碑额为体不一,多从篆,独褚亮碑额书‘大唐褚卿之碑’,篆笔兼隶,殊峭劲,为太宗御题无疑。”今人多从此说。褚亮亡时,次子遂良为相,为太宗所重,又与太宗为书友,求太宗御书亡父碑额,不为难事。太宗酷爱书法,工真、行草、飞白,其传世书迹有《温泉铭》、《屏风帖》《晋祠铭》等。

  褚亮碑为八分隶书,清孙承泽《庚子消夏录》称其为“唐石之最佳者”。陪葬昭陵的马周碑为殷仲容书己成定论。明《石墨镌华》云褚帝碑:“分隶与马周碑如出一手,疑亦殷仲容书。遂良能书,非仲容辈恐不得?其父碑也。”今人多从此说。该碑书法结体方古,端妍细劲,既蕴藏汉魏的凝重与质朴,又体现了隋唐以来的妍丽与规整。

褚氏家族

  褚氏居褚河,自西汉褚少孙始,至唐朝褚遂良的五世孙褚虔,历6个朝代800余年均为阳翟(今禹州市)名门望族。褚氏在禹繁衍25代,辈辈出人才,并有所建树。褚少孙、褚澄和褚遂良等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禹州自明嘉靖《钧州志》始,历代志书对褚氏家族均有记载,且专述于“列传故家”。禹州诸志书,列入“故家”的有褚、马、董、余、刘、赵6氏,“褚氏”列诸氏之首。

  褚氏家族20余代,世代为官,有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也有地方官吏。西汉褚少孙,成帝年间经皇帝殿试升为博士,西晋褚(lüè掠)官至安东将军,其后十余代,多有授将军、卫将军、大将军和大都督等军事要职者,并分别出任或兼任诸如武昌、豫州、江州、义兴、会稽、雍州、吴郡等地太守之职;文官多出任尚书、尚书令、侍中、中书令、中书郎、长史、常侍、秘书监、左右司马、左右仆射等;地方官吏有担任县令、府尹、郡守、郡侯的。褚爽之子褚秀之任西晋恭帝礼部尚书;秀之孙褚渊、渊从弟褚炫、渊曾孙褚翔等都担任过吏部尚书;唐褚亮曾担任过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老师,号称“十八学士”,任散骑常侍,封阳翟侯;其子褚遂良,官至谏议大夫,封河南郡公;遂良曾孙褚(qiù求)中进士后,授监察御史。其中声名煊赫的当数皇室姻亲,东晋褚裒(póu剖)初任参军,其女褚蒜子被琅王司马岳选为妃子后,裒出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司马岳即康帝位,蒜子立为皇后,裒升任侍中、迁尚书、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后又升卫将军、领中书令、拜征讨大都督、太傅;裒孙褚爽之女褚灵媛为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爽迁中书郎、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爽孙褚湛之,攀亲于南朝宋武帝刘裕的第七女安哀公主,任命为驸马都尉、著作郎,安哀公主死后,又娶武帝第五女吴郡宣公主,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丹阳尹;湛之两子褚渊、褚澄以及渊和澄的堂兄弟褚暖,均攀亲于宋文帝刘义隆的三个公主,渊娶南郡献公主,澄娶庐江公主,暖娶琅真长公主;渊由著作郎,秘书丞,尚书吏部郎擢升为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又被南齐封为南康郡公,加尚书令;褚澄与其父湛之一样,也被拜为驸马都尉,后又任南齐吴郡(江苏苏州)太守,迁左户部尚书,任侍中,领右军;褚暖之子缋(同绘)亦娶宋公主为妻;褚澄之女令璩(qú渠)被南齐东昏侯封为皇后。

猜你喜欢

  • 李致远

    李致远[元](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 余枢

    余枢,字季枢,号玉庵,江南无锡人。明景泰初,荐授景陵训导、历岳阳王府教授,楚王府伴读。

  • 张津

    (?—1518)明广东博罗人,字广汉。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除建阳知县,筑城郭,建朱熹诸贤祠。累擢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所部水军,请停织造。寻加至户部右侍郎。

  • 张楷

    (1398—1460)浙江慈溪人,字式之。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宣德间任监察御史。能辩疑狱。正统五年以荐升陕西按察佥事。再升右佥都御史,监刘聚军,镇压福建邓茂七。又破山寨多处。奉命督徐恭镇压处州叶宗留,进军迟缓,日以置酒赋诗为乐。及闻已平定,进兵争功。还京后被劾罢。

  • 张翱

    唐末进士。恃才傲物。昭宗乾宁中至宿州,因于席上调戏刺史陈璠之宠妓,为陈璠杖死。事迹略见《北梦琐言》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首。

  • 祖攀龙

    祖攀龙,字癯仙,巢县人。贡生,官建平训导。有《醉春轩诗集》。

  • 沙可学

    (约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元剧研究疑即沙正卿,恐不确)永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年前后在世。工诗。杨维桢盛称其能。
     

  • 叶森

    (1265—1322)江阴州人,字仲实。累迁盐官州判官,逢大饥,斗粟十千,森办理平粜,全活甚众。调新喻判官,除上高县尹。后调兴国,命未下卒。

  • 孙周卿

    孙周卿[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古邠(今陕西旬邑县东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邠”乃“汴”之误,则云其河南开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有女蕙兰,工诗,嫁诗人傅若金,早卒。

  • 赵佶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