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企业改造三部曲——改善(最容易)/改革/革命(最困难)
做人、做事、做企业,必须一贯客户不喜欢你一定有理由,问问他们为什么只有通过别人,通过团队,你才能拿到自己的结果
公司十年发展方向——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
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家公司也像百度这样专注于搜索引擎,而不是其他。
据说汤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迁徙过8次,都城则至少迁了5次,那时候也没有专业搬家公司,自然是每次都大动干戈,估计也累得够呛,所以最后迁到殷就不再迁了。
当今中国企业家的重要任务,是自己到全员的卓越信念建立。
公司的工作精神——融合、责任、进步
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
企业的经营,不能只站在单纯的一个角度去看,而要从各个角度分析、观察才行。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
我最信奉的是员工的力量。我相信如果他们犯了错误,应该让他们明白这并不会导致恶果。真正能够导致恶果的,是犯了错误却竭力加以掩盖。但是如果员工不愿意犯错误,那么他们永远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总是犯错误,你就应该让他们去为你的竞争对手工作。
华为一新员工,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注解:“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员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思“宏伟蓝图”、做“天下大事”上面。作为一名新员工,对企业没有任何的理解,怎么可能提出合乎实际的建议。
企业不景气,问题不在员工,而在老板的管理方法不当。
企业只有营销才能实现利润,其他的都是成本,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不懂得营销的员工。
一切倒闭的国营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长期以来,真正的实干者少于全厂的五分之一。那么,其他五分之四在做什么?做批评家,一直做到倒闭。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
我的退出是为了让联想集团发展得更好。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面临抉择时要锲而不舍或壮士断腕。
要让公司全部人员知道——治理无情人有情,公司制度是无价的;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象一艘没有舵的船,只会在原地转圈。
建立目标是一种平衡:在企业成果与遵循人们所相信的原则之间的平衡,在企业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之间的平衡,在期望的结果与可用的资源之间的平衡。
任正非批复华为基本法提纲时说:“要在动力基础上健全约束机制,否则企业内部会形成布朗运动”。注解:有规则、无动力,企业就会死水一潭;有动力、无规则,企业就会发散成无序的布朗运动,难以形成核心能力。有一次任正非对财务总监说:“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注解: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从日本回美国后,遭到美国企业界抨击,指责戴明教会了日本人,增强了日本企业同美国的竞争能力。戴明博士解释说:“我并没有教日本企业任何东西,只是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就是每天进步1
微软公司不打击中国政府的盗版了,所以他们用的都是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