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

证名。指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病证。该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①厥阴病证型之一。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厥阴病条。②指下元虚寒,导致阳气上越之证。《中医临证备要·上热下寒》:“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系下元虚寒,阳气上越,称做‘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急用白通汤回阳。”参见寒热错杂、戴阳条。

猜你喜欢

  • 澄神

    养生术语。指排除杂念后的思想宁静。陈西星《玄肤论》中说:“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清静经》中也说:“遣其欲而心目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 肉馄饨草

    出《眼科要览》。为马蹄金之别名,详该条。

  • 色欲伤

    即房劳。详该条。

  • 凶风

    八风之一。指从东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 本节

    ①骨骼部位名。指掌关节或趾蹠关节的圆形突起部。《灵枢·骨度》:“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②泛指近端的指(趾)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之后节日本节。”

  • 脾热多涎

    病证名。指脾经风热上壅而多涎。《太平圣惠方》:“儿多涎者,风热壅结,在于脾脏,积聚成涎也。若涎多,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也。”治宜清脾泄热。

  • 热则疾之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凡邪热亢盛,体温较高的实热证,采用针刺泄热驱邪。宜浅针,急针,不留针,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余师愚

    【介绍】:见余霖条。

  • 皮部

    ①指人体表皮按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个部区,故称皮部。《素问·皮部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按手足同名经相合,则称六经皮部。六经皮部各有专名:太阳皮部称关枢,阳明皮部称害蜚

  • 溃疝

    病名。《灵枢·经筋》:“溃疝腹筋急。”即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