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注疮

猜你喜欢

  • 耳湿

    病名。聤耳的别名。《证治准绳·疡医》:“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详停耳、聤耳等条。

  • 红茴香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 山榆仁

    出《本草拾遗》。为芜荑之别名,详该条。

  • 钩吻中毒

    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噁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蹇,肢麻无力,

  • 骱(jiè 介)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 气数

    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素问·六节脏象论》:“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谓气数是用来标志万物化生的时间节律的。

  • 分水

    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九十九》:“分水一穴,在下管下一寸陷者中。”后《针灸大成》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见该条。

  • 茅草根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白茅根,详该条。

  • 山蝴蝶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 疮痂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