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败疵。见该条。
病名。出《灵枢·经筋》。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①使体内湿热蕴积生毒,好发疔疮痈肿等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高(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疔)。”②热中于内,上下不和,气血逆乱,易发中风。《素问·通评虚实论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厥阴是阴经之里,故为阖。
正骨器械。出《肘后备急方》。同夹裹,详见该条。
病名。见佚名《抄本眼科》。即风火眼。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自视眼前常有黑花如飞蝇状。《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九:“肾水既虚,肝无以滋养,故见于目者,始则不能瞩远,久则昏暗,时见黑花飞蝇。”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症状。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即理中汤第一方,见理中汤条。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
泛指人体各种寄生虫病。古医籍记载的多指肠道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