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丘墟

丘墟

经穴名。代号GB40。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足背外侧,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外踝前动脉分支通过。主治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下肢痿痹,疟疾脚气足跟痛;以及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梁希曾

    【介绍】:见梁柘轩条。

  • 雄黄牡蛎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二方。煅牡蛎四钱,雄黄二钱。为细末,蜜水调浓,重汤炖温,涂患指,日五、六次。治天蛇毒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

  • 何修业

    【介绍】:参见何游条。

  • 怪脉

    生命垂危时所出现的特殊脉象。详七怪脉、十怪脉条。

  • 蒲桃疔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葡萄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故名之。皰内黑血毒水宜去之,入追毒丹;内服夺命丹加托毒之品。

  • 曹真道

    【介绍】:见曹元条。

  • 硝黄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风化硝、蒲黄各半两。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钱,点揩舌之上下。治风热上攻,舌硬肿大不消。

  • 目疣

    病名。《审视瑶函》:“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即睥生痰核,详该条。

  • 苦酒

    出《伤寒论》。为醋之别名,详该条。

  • 兰台轨范

    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