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丹轸

丹轸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丹轸者,肉色不变,又不热,但起隐疹,相连而微痒。”多由热毒蕴结肌肤所致。其证遍身灼红,上起细小疹点,形如麻粒,痒痛微肿。治宜内服消风散,外用白芷根叶煮汤洗之。

猜你喜欢

  • 痰血

    证名。指痰唾中带有血液。《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带血屑血丝血点是也。”详痰涎血、咳血、咯血、唾血条。

  • 崩大碗

    见《广州植物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益母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 股阳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 三圣地肤汤

    《洞天奥旨》卷十一引岐天师方。地肤子一两,防风二钱,黄芩三钱。水煎取汁,另取猪胆二个取汁同煎,涂搽患处。治风热疮。

  • 隔盐灸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用炒过的细净食盐填至略高于脐孔,上置大艾炷施灸(如患者脐孔不是凹形者,可用湿面条围敷脐周,中纳食盐施灸),具有回阳固脱,温补下元的作用。适用于中风脱症,虚寒腹痛,霍乱(非真

  • 眼胞痰核

    病名。又名眼泡痰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宜服化坚二陈丸,外用生南星,蘸醋磨浓,频涂眼皮。”即

  • 指妊娠之始称。《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 乳痈癖

    病证名。出《儒门事亲》。又名奶癖。多由乳食太过,郁于肠胃,积热熏蒸而成。症见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宜以导滞清热为治。

  • 搔法

    推拿手法。出《礼记·内则》。用手指轻轻地抓抚治疗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