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类伤寒二阳症

产后类伤寒二阳症

指产后出现类似伤寒太阳少阳阳经的症候。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所致,与外感的病症不同。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七日内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勿专作太阳证治之以麻黄汤;发热头痛胁痛,勿专做少阳证治之以柴胡汤。皆由产后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而然也。且产妇脱血之后,而重发其汗,则虚虚之祸,不可胜言。仲景云:亡血之家不可发汗。丹溪云:产后不可发表,虽明知产后真伤寒,亦当于生化汤中入芎、姜散之可也。”

猜你喜欢

  • 黄履祥

    【介绍】:见黄良佑条。

  • 崩大碗

    见《广州植物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胞肓

    经穴名。代号BL5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正中线旁开3寸,与第二骶后孔相平处。一说在第二骶椎棘突下,除骶椎旁开3寸处(《针灸资生经》)。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并有臀上动、

  • 上厥下竭

    证名。上厥指阴阳气不相顺接,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下竭,指下部真阴真阳衰竭。实质上,是指下部真元亏竭引致昏厥的病机。

  • 圆蛛

    见《吉林中草药》。即蜘蛛,详该条。

  • 痰泄

    病证名。见《医宗必读·泄泻》。即痰泻。详该条。

  • 血虚心悸

    心悸之一。《不居集》卷二十二:“血虚心悸,阴气内虚,虚火妄动,体瘦心悸,五心烦热,面赤唇燥,左脉微弱,或大而无力者是也。”治宜养血益阴,安神定悸。用宁志丸、十四友丸、朱砂安神丸等方。参见心悸条。

  • 白石

    出《神农本草经》。为阳起石之别名,详该条。

  • 黑丁

    病名。①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根在肾、发于耳前、状如瘢痕,色黑坚硬,使人牙关紧闭,腰痛脚膝不仁,用紫花草敷疮上,余同疔疮。②出《证治准绳》卷二,耳疔之又名。③出《外科启玄》卷三。肾疔之又名。④出

  • 顺胎散

    《验方新编》卷九方。草果一个,延胡索、滑石各八分,五灵脂一钱。酒煎,半饥时服。治胎气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