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皮损如小栗浆,搔破有水出。类似丘疹性皮炎。
谵的异体字,参见谵语条。
下法之一。用泻水作用峻烈的药物治疗水肿实证的方法。适用于颜面、四肢浮肿,或腹中有癥块而有腹水,或胸胁有积水,而脉沉实之证。常用方有十枣汤、禹功丸之类,常用药有牵牛、甘遂、芫花、大戟、商陆等。
【介绍】:见洪炜条。
经穴名。代号SJ21。①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张口取穴。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直刺0.3~0.5寸。
即回阳玉龙膏,见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五。即香连丸第四方。见香连丸条。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
见《江苏药材志》。为鸭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支节烦疼。见《伤寒来苏集·柴胡汤证》。详支节烦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