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兼悸者。多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医学从众录·心痛》:“虚痛即悸痛,脉浮而小细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证治准绳·杂病》:“下血腹中不痛,谓之湿毒下血。”多因湿毒结蓄大肠,损伤脉络所致。证见大便下血,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赤豆汁,小便不利,胸膈胀闷,饮食减少,或面色深黄等
【介绍】:清代医家。字秉衡。浙江钱塘人。盐官家族出身,为王孟英的曾祖,长于医术。著有《重庆堂随笔》(1808年),采集不少名言,并记述自己的医术心得体会,对伤寒的证治、本草药性、脉诊等皆有一定的见解;
病名。因接触螳螂等昆虫分泌物引起的皮肤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患处皮肤干燥,起红紫斑点,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外用鲜蒲公英捣汁外涂;或用蒲公英根
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而《秘传眼科龙木论》又谓:“小眦赤者,心之虚也。”故临症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乌风内障。详该条。
见《温病条辨》。即金银花,详该条。
指能引起流行的传染性强的病邪。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诊治折伤之要领。医者在检查诊断或整复治疗过程中,用手触摸损伤,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确切的结论,以便在整复施术时做到心中有数。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海藻二两,川牛膝、生何首乌、当归(酒洗)、乌贼骨、桑寄生各一两,海带、青葙子(酒洗)、昆布(酒洗)、甘草节各五钱,木香三钱,沉香二钱。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