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酒

伤酒

伤食之一。一名酒伤。指饮酒过度致伤者。见《证治要诀·伤酒》。《诸病源候论》卷二:“酒性有毒,而复大热,饮之过多,故毒热气渗溢经络,浸溢腑脏,而生诸病也。”症见头晕头痛,胸膈痞塞,恶心呕吐,躁动或昏睡等。治宜发汗、利湿、解酒毒。轻者用葛根葛花枳椇子、神粬、黄连白蔻仁;甚者用甘遂、黑牵牛子等药。《景岳全书》:“凡饮酒致伤者,多宜除湿利水,若或伤气,亦宜间用人参。然其证有三,不可不辨。一以酒湿伤脾,致生痰逆呕吐,胸膈痞塞,饮食减少者,宜葛花解酲汤、胃苓汤五苓散之类主之;一以酒热伤阴,或致发热动血者,宜黄芩芍药汤清化饮徙薪饮之类主之;一以酒质伤脏,致生泄泻不已,若气强力壮者,惟五苓散、胃苓汤之类皆可除湿止泻。若因湿生寒以泻伤阴致损命门阳气者,非胃关煎五德丸、九炁丹之类不可。”伤酒严重者,可成癥积、黄疸鼓胀。参见酒癖酒疸水鼓、伤食、伤饮各条。

猜你喜欢

  • ①即前臂。又称下膊。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②上肢由肩至腕部分。即上臂和前臂的合称。《类经图翼》:“肘之上下皆名臂。”

  • 审机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一。指术前准备和审视病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患者以冷泉洗眼毕,正襟危坐椅上,靠定头项,勿令转动,两手搦珠,心无妄想。如拨左眼,医师用左手大指食指,分开眼皮,即就二指捺住

  • 张涣养肺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九方。紫菀、半夏(汤洗)、款冬花、炙阿胶各一两,人参、桂心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生姜二片,糯米五粒,水煎,去渣服。功能温养脾胃。治咳嗽。

  • 刘守真

    【介绍】:见刘完素条。

  • 皂针

    见《中药材手册》。为皂角刺之别名,详该条。

  • 火疮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烧伤。详该条。

  • 穿牙毒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此症……初起未破名穿牙疔,已破即穿牙毒。”详穿牙疔条。

  • 五味论

    《灵枢经》篇名。本文专论五味偏嗜多食引起的病证,并据以论证“五味各有所走”的理论,故名。

  • 殳(shū 书)珪

    【介绍】:明代医生。字廷肃。魏塘(今浙江嘉善)人。精于医术和针灸,治病有良效。将医术传给外孙女婿钱萼,钱萼也以医术闻名。

  • 大补黄芪汤

    《魏氏家藏方》卷四方。又名黄芪大补汤。黄芪(蜜炙)、防风、川芎、山茱萸肉、当归(酒浸)、白术(炒)、肉桂(去粗皮)、炙甘草、人参、五味子各一两,白茯苓一两半,熟干地黄一两,肉苁蓉(酒浸)三两。为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