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即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
①出《新修本草》。为杜衡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蜘蛛香之别名。各详该条。
气功养生学专著,题正阳真人钟离权述。全书以七言歌诀形式写成,凡一千七百余字。书中斥服食、胎息、行、咽津、采补、辟谷、符咒、科仪、存思、守丹田、缩龟炼乳、识心见性、止念降心等为旁门小法。唯以金液还丹之内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水突,见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转胞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妊娠小便不通。详该条。
病证名。指肺有郁热复感于寒所致的咳嗽。古称寒暄。《类证治裁》卷二:“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参见寒暄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大一枝箭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睡觉时,突然出现惊恐躁动的证候。明·薛铠《保婴撮要》:“小儿睡中惊动者,由心肾不足所致。盖心主血与神,肝藏血与魂,肺主气与魄,肾主惊与恐。小儿脏腑脆弱,易为惊恐,恐则气下,惊则心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