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食疗著作。清·黄云鹄著。1卷。刊于1881年。本书共收载粥方247首,将粥分成谷物类、蔬菜类、水果类、植药类、卉药类、动物类等,并简述了每一粥方的功用、主治,提出了粥疗的五大特点:“一省费、二味全、三
指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阴跷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介绍】:南宋医生。佚名。三点为别号。江西良医。传其诊脉时以三指稍事点触,即能知六脉之所病,故以三点名之。《齐东野语》谓其“别有观形察色之术,姑假此以神其术”。撰有《脉法撮要》一卷,已佚。
出《脉经》。亦名避经、周经。指月经周期一年来潮一次者,不属于病症。与经闭不同,但临床较为少见。
治则。即虚者补之。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虚弱机能衰退的病证用补益的方药治疗。补有峻补、缓补,峻补剂大力强,用于大虚之候,非大剂补药不能挽回者,如回阳用参附汤,产后亡血用十全大补汤之类。缓补是缓缓调
①证名。《素问·刺腰痛》:“衡络绝,恶血归之。”《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均指溢于经脉之外,积存在组织间的坏死血液,故又称“
脾的功能之一。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充养四肢,四肢的功能活动,与脾有密切关系。《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临床上脾气虚弱则见四肢乏力、消瘦或浮肿;脾受湿
见痘疹正宗条。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所指为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诸气皆属于肺,故名。凡属气的病变,皆可酌情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