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儿枕痛

儿枕痛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硬痛拒按,或可摸到硬块,兼见恶露不下或不畅,治宜活血祛瘀,方用《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失笑散等;血被寒凝者,症见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兼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恶露涩滞不下,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方用生化汤加减。

猜你喜欢

  • 阳绝

    脉搏只现于寸部,关、尺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

  • 骨缩病

    病证名。指骨筋缩短的证候。《扁鹊心书》:“由于肾气虚惫,肾主骨,肾水既涸,则诸骨皆枯,渐至缩短。”治宜养阴滋肾,填精益髓。用补肾地黄丸加紫河车。

  • 徐忠可

    【介绍】:见徐彬条。

  • 石橄榄

    见《广东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 王献廷

    【介绍】:见王之政条。

  • 五之气

    主气之第五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阳明燥金之气,主秋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主气条。

  • 喜伤心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前人认为心藏神,正常的喜乐,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若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而产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灵枢·本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

  • 瘀血短气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血病门》。指血阻于内致气机升降不利者。多因负重拼伤,或郁怒伤肝,血络瘀阻所致。证见胁下支撑作痛,呼吸困难,有短促感。形体羸弱,遇怒恼则胁痛加剧等。治宜化瘀为主,可用麦芽煎汤

  •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

  • 钟鸣

    出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即子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