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嗽血

内伤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多因肺胃积热,痰火上冲,或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或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或用心太过,心火妄动所致。其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肺胃积热,胃火上冲者,治宜清金降火,选用泻白散清胃汤化痰丸等方。房劳精竭,肾火刑金者,先用犀角地黄汤,血止后选用归芍天地煎三才丹等。脾阳不足,土不生金者,加味归脾汤;脾阴不足,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戊已汤。怒动肝火,木火刑金者,柴胡饮子肝血不足者,加味补肝散。心火妄动者,导赤各半汤心血不足者,天王补心丹。肾火不足,阳虚不能摄血者,八味肾气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部结核、肺部肿瘤、肺郁血等疾病。参见嗽血条。

猜你喜欢

  • 外肾弔痛

    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三。即阴囊坠胀、疼痛。为疝病的常见症状。可用灸治在足大指、次指下中节横纹中灸五壮。

  • 草寸香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 榆子

    见《食疗本草》。即榆实,详该条。

  • 肺痛

    证名。指肺部作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治以散瘀止痛为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 石疽

    ①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生于颈项、腰胯、腿股间或全身其他部位的核块。因质坚如石,故名。多因寒凝气滞所致。分上、中、下石疽。状如桃李,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渐渐增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类似肿瘤

  • 疮疡关节

    外科术语。出《外科正宗》卷一。推断疮肿化脓时间。关节者,阳疮以十四日为关,阴疮二十一日为节,此时务要出脓,势定不可过攘,但脓出方自脱,腐脱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敛,收敛方自疮平,此为疮之关节,亦由次序来

  • 水鼓

    鼓胀之一。多因饮酒过量,损伤脾胃,水湿停聚而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

  • 辟谷

    养生术语。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不食谷物。当时一些古人认为,不吃含有渣滓的东西可以长生。因此,探索辟谷的方法,以柏叶,松子、柏子等作代用食品。汉武帝时,此法较盛行。

  • 眼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上睑

    解剖名。见《审视瑶函》。又名上胞、上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眉,下界为上睑之眼弦。参见眼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