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外症状如粟米样的一种喉风。见《喉科种福》卷四。多由肺胃蕴热,复感外邪所致。初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继则咽喉肿,形如粟米,小于珍珠,根盘红赤而顶黄,散布于喉中,口内异常疼痛。治宜人参败毒散发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龙泉。即然谷,见该条。
消法之一。又称消食导滞,或消导。消除食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适用于食积停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苔厚腻而黄,脉滑,用保和丸。
五软之一。头为诸阳之会。小儿先天胎禀不足,肾之阳虚髓弱,后天营养不良,脾之清阳不升,故头软不能抬举。治宜温肾补脾,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兼服补肾地黄丸。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考》。即经来下肉胞。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即五输穴,见该条。
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