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痢,古通利。指泄泻。《局方发挥》:“夫泻痢证,其类尤多,先贤曰湿多成泻,此确论也。”《痢证汇参》卷二:“泻痢之证,并无虚坐努责,惟觉倦怠,若滞下则不然,或脓或血,或赤白兼下,虽有痛不痛之异,然皆
中药炮制法之一。详水飞条。
【介绍】:见公孙光条。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①针烙决脓:凡痈肿皮厚口小,脓水出之不快者;或疖皮薄内溃成脓者,当用火针法排其脓血。②消肿火针:凡鱼口便毒,横痃冷疔,形势已成顽肿木头,不溃不消,针之引毒外出。取
水肿证型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腰以上肿,由于病邪在表在上,一般用发汗的方法,使潴留于上部的水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金匮要略》用越婢汤
见《本草纲目》。为蛤蚧之别名,见该条。
指肺病而致遗精的病症。《医宗必读》卷九:“肺病而遗者,必皮革毛焦,喘急不利。”治宜清肺涩精。参遗精、五脏遗精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肉蜒痈。多因手、足三阳经积热毒盛而成。其证手背或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蝦之状,疼痛不已。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或嫩桂七钱,生
指大便秘结。《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详大便秘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