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齿疳

口齿疳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疾毒热攻胃反映于口齿的证候。多由阳明湿热火毒熏蒸所致。《小儿药证直诀》:“初发之时,小儿口臭,上干胃口,气息臭郁,渐进损筋,龈肉生疮,或肿或烂;又进热逼入脉,常出血,其热注久,齿龈腐坏,槽宽齿脱。”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养阴。可选用养阴清肺汤清胃散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走马牙疳风热牙疳条。

猜你喜欢

  • 土知母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鸢尾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 四棱杆蒿

    见《中药志》。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筋转

    病症名。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扭转之症。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病穿板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 蛇缠疮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九。即缠腰火丹。详该条。

  • 玉龙盘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 肾邪

    五脏病邪之一。《难经·十难》:“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 漏瘤

    病名。见清·张绍棠《增广灵验验方新编》卷十一。指瘤体日久时出黄水,愈而复发,痒不可忍者。宜以白油膏外敷之。

  • 飞阳之脉

    ①指足太阳之别。《素问·刺腰痛论》:“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则悲以恐。”张志聪注:“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②指阴维脉。王冰注:“飞阳之脉,是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同身寸之

  • 栌木

    见《经济植物手册》。即黄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