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①即呕吐。指胃内之物上涌而出,有声有物。《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有声,名曰呕。”详呕吐条。②食入即吐出,称为呕。《医宗必读·呕吐哕》:“后世更为分别,食刹则吐谓之呕。刹者,顷刻也。食才入口,即便吐出。”详噎膈条。

猜你喜欢

  • 肺志忧

    忧为肺之志。忧虑的情绪与肺有关,所以过度的忧虑可能损伤肺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志为忧。”

  • 刺腰痛篇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论述足三阴、足三阳、奇经八脉病变而发生腰痛的各种症状,并着重指出随症求经,循经取穴的针刺治疗原则,故名。

  • 高士

    【生卒】:十六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医家,字志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医理宗朱震亨,著有《志斋医论》、《素问捷径》等书,皆佚。

  • 卞嘉甫

    【介绍】:见卞大亨条。

  • 骑马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外口位于会阴部的肛漏。即海底漏的别名。

  • 曲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 尿

    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

  • (眼)小角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 室女实热经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素体阳盛,热灼耗阴而致经闭,常兼见发热,唇干,咽燥,喜冷恶热,脉实有力等症。治宜养血泻热调经。方用四物凉膈散(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桔梗、薄荷、甘草、竹叶、连翘)。

  • 背骨

    ①指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大椎穴)的部位。《灵枢·骨度》:“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②骨名。指脊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背者,……其骨一名脊骨,……共二十一节,下尽尻骨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