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咳嗽

咳嗽

病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宋以前,咳、嗽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多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咳嗽从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从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嗽、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从咳嗽的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玉池

    道家称口为玉池。《黄庭内景经》:“口为玉池太和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玉池散,治齿口臭。

  • 补火生土

    借五行相生的理论,运用壮肾阳的药物以温补脾气的方法。临床用于怠倦、纳减、泄泻、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迟等脾气虚寒证候,宜用四神丸加白术之类。

  • 苦灯笼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 膀胱小肠气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

  • 形脏

    出《素问·三部九候论》。①指藏有形之物的胃、小肠、大肠、膀胱四个腑(《素问灵枢集注》)。②指头角、耳目、口齿、胸中四处(《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

  • 陆子正

    【介绍】:南宋人,生平不详。著《胎产经验方》1卷,已佚。

  • 眼白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

  • 保赤全书

    书名。2卷。明·管橓撰,李时中增补。刊于1585年。卷上为痘病证诊治,凡92论;卷下为女人出痘、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

  • 水病

    病名。①指水肿病。《素问·水热穴论》:“故水病下为胻(hēng衡,脚胫)肿大腹,上为喘呼。”《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凡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

  • 齿距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有齿断上长出如鸡足距,长约一二寸,误触之则痛连心。”生于上龈者系足阳明胃经之毒,生于下龈者为手阳明大肠经之毒。治宜清泻阳明热毒。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