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即软水黄连,详该条。
病名。指肺胀气逆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肺实咳嗽,肺胀者,肺统周身之气,因虚不能宣布于外,而反逆归本经,诸窍闭塞,不通而发胀,则中府、云门两胁间之经络,皆不能利,所以气高而似喘,实非喘症。若邪
经穴名,代号SP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三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三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胁支满,痛引胸背,咳嗽气逆等。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多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其症背痛或兼板滞,牵连肩项,或连腰部,可兼有恶寒等。治宜祛风散寒,疏通经气为主。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又背为脏腑腧穴所在,脏腑发生疾病,都会
《医醇賸义》卷四方。枳壳、青皮、木通(酒炒)各一钱五分,车前子、赤茯苓各二钱,栝蒌仁、炒谷芽各三钱,厚朴、乌药各一钱,木香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小腹膜胀,引腰而痛。
出《本草经集注》。即珍珠,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妊母素多恼怒,或气郁化火,或肝脾血虚有热,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生下后,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如发寒热者,先用小柴胡汤加当
即绘有人体经穴位置的挂图,一般可供临床、教学和研究参考。国内发行较广的有北京中医学院和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绘的二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
病名。①见《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腕痛,详该条。②见《解围元薮》卷一。指肢节酸痛,肿胀,形若鼓槌者,称鼓槌风。③见《疡医准绳》卷四。即鹤膝风。详该条。④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三。指七岁以下小儿患丁奚膝大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