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
指臂痛上连肩胛的痹症。《金匮翼·痹症统论》:“臂痹者,臂痛连及筋骨,上支肩胛,举动难支,由血弱而风中之也。”治用十味剉散,或桑枝切片、炒香,水煎服。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见吴梅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阴痒。详阴痒条。
出《素问·平人气象论》。指脉来和缓平静。如伤寒表症,脉象和缓平静,为不传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
小儿推拿方法。《保赤推拿法》:“揉大指甲法,大指甲为外脾,揉之,补虚止泻。”
见《云南中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