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取

外取

义同外治。《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猜你喜欢

  • 吴东旸

    【介绍】:见吴达条。

  • 开金锁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 佗脊

    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即夹脊穴,见该条。

  • 病食

    病名。见《坤元是宝》。即恶阻。详该条。

  • 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不论因病生痰,或因痰致病,均与肺、脾二脏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如热痰、寒痰、燥痰等。②指病因病证。如风痰、痰火、痰湿、痰

  • 目睛缩入

    病证名。与目内陷同,详该条。

  • 硼砂丹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硼砂(生研)、白矾(生研)各一钱,人爪甲(焙脆)、犀牛黄各一分。为细末,以烂白霜梅肉三钱,研糊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噙化。治缠喉风,风热喉痹。

  • 韭菜散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方。石灰、韭菜各适量。合同捣成饼,候干碾细,每用少许敷患处。治跌打破损出血。

  • 消痞化积

    用行气化瘀、消滞软坚以消除痞积的治法。如胁下肿块、坚实不移(多属肝脾肿大)或小儿疳积等病,均可采用此法。

  • 月水

    出《脉经》。即月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