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指次指

猜你喜欢

  • 綦针

    《灵枢·九针论》:“长针取法于綦针。”

  • 脉诀启悟

    见脉诀启悟注释条。

  • 王末

    【介绍】:隋代小儿科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小儿用药本草》二卷,《疗小儿杂方》十七卷,均佚。

  • 孙东宿

    【介绍】:见孙一奎条。

  • 白硬苔舌

    白苔而舌体干硬的舌象,为痰火壅结,或热邪传入阳明,胃津耗损所致。宜速下之,佐以甘寒生津(见《伤寒舌鉴》)。

  • 茅针花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

  • 楸皮

    见《中药志》。为核桃楸皮之简称,详该条。

  • 麻疹作痢

    又名夹疹痢。因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

  • 郝公景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自采药物于泰山,为人治病多效。

  • 气为血帅

    指气对血的推动、统摄和化生的作用。气为阳,是运行的动力;血为阴,是物质的基础。气行血亦行,气虚血亦虚,气滞血亦滞,脾气虚则血失统摄而溢,气火盛则迫血妄行而泄。《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故曰气者血之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