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荠

大荠

出《尔雅》。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阴病治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治宜扶阳。例如水肿病,唇舌色淡、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不利或清长、大便稀薄、脉沉迟,用实脾饮温阳健脾、行气利水。②疾病

  • 高濂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文人。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能诗文,并注意养生术,辑有《遵生八笺》一书,记述有关四时调摄、生活起居、延年却病、饮食、灵秘丹药等养生之道,对于各种饮食记述

  • 去瘀生新

    即祛瘀活血。详该条。

  • 阳和丸

    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

  • 诸菌中毒

    病名。因食有毒蕈菌中毒。见《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详食蕈菌中毒条。

  • 稠痰

    痰证之一。《不居集》卷十七:“稠痰,饮食衣褥过厚,火蒸津液成痰稠浊,又有火郁于心肺。”宜用海石、瓜蒌、半夏、诃子、杏仁、贝母、五倍子等。参见痰证条。

  • 韩贻丰

    【介绍】:清初针灸医家。字芑斋。浙江慈溪人。工诗文,善书法,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幼年多病,每留心方术,长为医,以为去病神速,无过于针灸。而针刺、艾火,如审穴不慎必伤筋节、元气。故于“雷火针

  • 齿龋

    病名。出《灵枢·寒热病篇》等。又名齿、齿蠹。“龋,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释名》)多由口腔不洁,致齿牙腐蚀蛀空,或湿热薰蒸手、足阳明二经,龈肿腐臭,齿牙蛀蚀宣露,疼痛时作时止。《证治准绳·杂病》:

  • 莲台夏枯

    见《滇南本草》。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

  • 神应夺命丹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朱砂(以绢盛,线悬箸上,同升麻、麻黄、紫草、连翘四味,用新汲水入砂锅内,桑柴火煮一昼夜,取出朱砂研细)二钱,麻黄(连根节,蜜酒炙)八分,蝉蜕(去翅足)、蟾酥各三分,紫草(酒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