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茯苓,详茯苓条。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参见阳人、阴人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蝴蝶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导引。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疳热挟肝火上攻于眼的证候。其症初起双目痒涩赤烂,继则红肿热痛,不时流泪,畏光羞明,渐渐白睛生翳,遮满全眼,并有口渴善食而消瘦,发焦,下泄,腹胀,鼻干等。治宜疏肝泻热
即阴茎。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尾巴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