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热偏胜出现局部肿痛的现象。热郁于肌肤腠理,气血壅塞,热盛则血聚成脓,表现红肿热痛,故疮疡属热者必红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王冰注:“热胜则阳气内郁,故洪肿暴作,甚则荣气
【生卒】:?~760年?【介绍】:唐代本草家,字弱斋。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人。曾因被控“私撰国史”贬十年。回京后,737年为广文馆博士,人称“郑广文”。蒐集由西域等地转入内地的药物,撰《胡本草》7卷
【介绍】:元代医家。山东东平人。精医术,撰有《如宜方》二卷。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证名。指肛门搔痒。《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谷道痒者,由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参见蛲虫病、肛头痒痛等条。
即胃阴虚。详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