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中医丛书。又名《醒医六书》。清·杨润、曹施周辑刊。收有吴有性《瘟疫论》、杜清碧《舌镜》、景冬阳《增补方论》、戴天章《存存书屋摘抄》、无名氏《咽喉总论》、倪东溟《产宝家传》等六种。现有嘉庆四年(1799
即便血。《灵枢·百病始生篇》:“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详便血条。
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八。即蛭食。详该条。
指伤寒禁汗之证。①太阳病,尺脉迟或微,属里虚者禁汗。②少阳病禁汗。③妇人伤寒,经水适来或适断,热入血室禁汗。④里虚下利清谷不可攻表。⑤素体中虚里寒者禁汗。⑥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汗。⑦厥阴病热厥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天名精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著有《脉经》6卷,已佚。
出《新修本草》。为铅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积热泄泻、积寒泄泻、痰积泄泻、食积泄泻、脾虚泄泻。又如气泻、积瘀泄、酒泄、肾泄、肝泄等,亦属内伤泄泻。参见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