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山蓟

山蓟

出《尔雅》。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腥臊气

    即腥臭气。详该条。

  • 补血荣筋汤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四方。熟地黄六两,鹿茸、菟丝子(酒炒)、肉苁蓉(酒洗,去甲)各四两,煨天麻、五味子(姜汁炒)、怀牛膝(酒炒)、木瓜(姜汁炒)各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治

  • 十滴水

    即救急十滴水,见该条。

  • 清肠泄热

    治疗大肠实热所致的痢证、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以及便血诸证的方法。多以清热解毒与凉血或行气药相配合,从而达到清热、去湿、止血、止泻、止痛等目的。常用如白头翁汤、芍药汤等。

  • 上正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

  • 咳嗽

    病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宋以前,咳、嗽同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多因外

  • 步廊

    经穴名。代号KI22。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步郎。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五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并有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

  • 上皮疹

    即马牙。详该条。

  • 毛召

    见《陆川本草》。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

  • 手丫支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