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广温疫论

广温疫论

书名。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候的鉴别。卷1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2列表证症候32条;卷3列里证症候41条;卷4叙述汗、下、清、和、补等治法,并辨别由于温热余邪未尽所引起的种种后遗症等。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并将原书并为二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猜你喜欢

  • 上虚下实

    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气虚脱肛患者合併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怔忡心悸,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

  • 热灸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 医方提要

    方书。20卷,附1卷。日人野谦亨撰,成书于1683年。汇辑张仲景以下历代医家,及日本汉方医家名方2000余首。按症详分为120门。每症辨寒热虚实、气血痰郁、脏腑经络,均用韵语概括要领。每方注明出处、功

  • 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

    见叶氏女科证治条。

  • 通玄指要赋

    见流注指要赋条。

  • 浮心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大横纹的桡侧边。

  • 鲜鳞攻毒汤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活鳝鱼头、丹雄鸡头(去毛)各一个,鲜尖头一两。加生姜五片,清水煮熟,取出,饮汁时加酒浆少许,食鸡冠并,余不用。治痘出不快,并一切陷伏倒靥。

  • 莫伯盛

    【介绍】:宋代人。字致道。乌程(今浙江吴兴)人。通医学,曾刻《博济方》,并集家藏经验方,编有《莫氏方》一书附于后,已佚。

  • 虚火

    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如两颧潮红、低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心烦失眠、盗汗、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或阴虚劳损等。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参见阴盛格阳

  • 大风消

    见《草药手册》。为胃友之别名,详该条。